2017届人教版1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三一轮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
1.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水资源利用不当 B.围湖造田
C.过度樵采 D.过度农垦
2.下列环境问题,与湖泊干涸原因相同的是( )
A.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森林锐减、臭氧层破坏、过度捕猎
C.海洋污染、噪声污染、物种灭绝
D.土壤盐碱化、全球变暖、放射性污染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
3.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
①F表示资源获取 ②F表示产业消费 ③H表示废物排放 ④H表示产品消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第以下2题。
5.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
6.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7.下列属于清洁生产的是( )生产可在自然界分解的包装袋及时清理垃圾加强对生产末端环境污染的处理利用矿物燃烧A. B. C. D.8.清洁生产包括( )
①利用清洁能源
②清洁的生产过程
③清洁的产品
④清洁燃料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
2题。
9.10.2题。
①农地面积(107亩) ②人口数量(亿人) ③能源消耗(亿吨) ④淡水消耗量(×1 000立方千米) ⑤氟利昂排出量(万吨) ⑥二氧化碳排出量(ppm)
11.12.13.下面一些观点或主张,符合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是( )
①在保护全球环境过程中,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大的责任和义务 ②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转嫁污染 ③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控制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④由于受技术水平限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也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14.读下面“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完成下列各题。(1)填内容:①建筑材料,②燃料,③农田,④水土流
失,⑤文明衰落。
(2)玛雅文明在公元前形成于________洲。
(3)从图中能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________年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
(4)从图中还得到另一信息,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________就不可避免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_______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
(5)从中看出玛雅文明在15~16世纪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的恶化。15.读人类社会演化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下列问题属于乙图中箭头①引起的是________,属于箭头②引起的是________。
A.太湖蓝藻污染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
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频频发生
E.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F.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1.A 2.B
3.B 4.D
5.B
6.C
7.C8.B
【解析】 清洁生产是指清洁的生产过程。
9.10.11.12.13.D
【解析】 发达国家转嫁污染,发展中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措施均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4.【答案】 (1)见下图(2)中美 (3)20 (4)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 (5)生态环境
15.答案: (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
(3)B、C、E、F A、D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