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第3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与经济全球化技朮方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结束放映 返回总目录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结束放映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第*页 返回目录 专题六、西方现代文明的创新与拓展 I 高考命题视角 大考点小角度 突破考点重点 剖析易错混点 补缺知识漏洞 II 考场失分防范 命题角度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 命题角度二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第3讲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与经济全球化 考点一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点二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防范一 对基本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 防范二 对主干知识认识存在误区 防范三 对不同历史事件内在关系梳理不清 命题角度二 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命题角度一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命题角度二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考点三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命题角度一 欧洲一体化的原因、进程及历史影响 命题角度三 不同区域集团一体化组织之间的比较 命题角度三 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全球化 【典例1】(2012?江苏单科,18)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一方面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同时,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 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掌握了世界金融霸权,确立美国在金融方面的霸主地位。根据材料有效信息,突出了美国的作用,故②④符合,①③说法有误。 命题角度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 解析审题 角度释解 【角度释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近年高考命题的集中点,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内容、特点、实质;对两大国际货币组织的职能的理解;对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内涵、影响的认识,分析与今天世界贸易组织的联系与区别。二要重视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构成及与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同 。 II 高考命题视角 大考点小角度 突破考点重点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点一 ④ ② 【对点突破】 【突破1】(2013?福州质检)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他这里针对的是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B.马歇尔计划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 解析:材料“金融霸权主义”,可知指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选A项。 解析:关贸总协定(1947年)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世界银行(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美国在这三大支柱中拥有特殊地位。在此基础上,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欧盟成立于1995年,由欧共体发展而来,是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与材料无关。故选A。 ☆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 突破考点重点 【突破2】(2013 ?安徽师大附中模拟)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二战后初期,为实现上述想法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有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②世界银行 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④欧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C.①③④? ? ? D.①②③④ 【角度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三大支柱,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典例2】(2013·安徽文综,21)图6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审题关键在于把握②时段是美国70年代,这一时段美国经济由于经济危机而处于“滞胀”状态,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国家干预是凯恩斯主义的特征,排除D项。美国经济“黄金时期” 是50~60年代而本题题干涉及的时间是“70年代”,排除C;“新经济”是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提出,排除B项。故答案为A项。 解析审题 角度释解 命题角度二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角度释解】197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