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基础知识笔记(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一、管理概念:
管理就是管理这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六点基本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3.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具有基本职能;6.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点
(一)管理具有两重性
1.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艺术性即实践性,管理活动对于“度”的把握)
(二)目标性
1.组织的共同目标;2.目标具有大小层次性;3.具有时间跨度;4.多元价值性(盈利、地位等)
(三)组织性 (四)创新性
第二节 管理职能与类型
一、管理职能(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
(一)计划(做什么)活动条件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二)组织(怎么做)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三)领导(靠什么做)
(四)控制(如何做得更好及做得如何)
二、管理职能发展:20世纪下半叶开始,决策、创新、协调职能受重视。
三、管理类型:按照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一)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1.以公共利益为实现目标;2.以公共组织为依托;3.公共管理是公共权力运用过程;
4.独占性(一种公共服务、产品由一个部门承担);5.接受公众监督。
在中国,把非政府组织分为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性中介组织。
(二)企业管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生产、服务的组织,以企业法人身份活动注重个体利益。
特点:1.目标单一即盈利;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典型的经济理性;4.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及委托经营权。
第三节 决策与心理
一、决策中常见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多表现为认识事物的偏见,具有消极作用,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决策。
心理效应包括:光环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先头效应);近因效应???从众效应;定型效应;反衬效应;投射效应;还包括乐队效应、黄灯效应、新闻效应、颂歌效应。
二、决策中的心理压力
(一)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
趋避冲突(想达到某个目标又不想付出某种代价,但两者又不能同时实现而内心矛盾的情况)
双趋冲突(两个甚至更多好处都想要,而不可同时兼得的矛盾心理)
双避冲突(两种选择都不喜欢却必须选择其一的矛盾心理)
(二)逆反心理:受信者态度与说服方向完全相反,对说服心理进行积极地阻扰
1超限反应。机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逃避反应。
2自我价值保护逆反。劝导影响到自我价值的时候,人们会进行自我价值保护而逆反。
3禁果逆反。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心理压力持续时间
1惊恐阶段、压力来时还不适应产生焦虑、恐慌和抑郁情绪。
2抗拒阶段、心理慢慢平静,逐渐适应。
3力竭阶段、如压力没有缓解,适应能力消耗殆尽,出现沮丧、无助、绝望情绪。
(四)影响心理压力的因素
1.实现决策目标的难易程度;2.问题复杂程度;3.决策后果对决策者个人的利害关系;4.决策风险的大小;5.时间压力大小;6.决策如达不到目标回旋余地的大小;7.决策目标的多少及相互冲突程度;8.决策环境变化程度;9.决策者经验多少;10.群体决策中责任的分散程度。
第五节 计划的编制
一、计划:就是对行动的预先设计,它是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作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计划过程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
二、计划的类型和作用
(一)计划类型
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程序型计划和非程序型计划。
(二)计划的作用与意义
1.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2.计划可减小不确定性;3.可以减少重叠性和浪费性活动;4.计划设立目标和标准以便进行控制。
三、计划的编制程序:估量机会→→设定目标→→确定计划前提条件→→拟定备选方案→→评价与选择方案→→拟定备用计划或者应急计划→→拟定派生计划→→预算。
四、滚动计划法
滚动计划法事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制定一定时期内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后移动,把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计划方法。更切合实际,长中短期计划相互衔接,加大计划弹性提高组织应变能力。
第三章 组织
第一节 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组织有静态和动态之分。静态的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有机整体或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动态意义上的组织是指围绕一定目标,设置并建立组织机构,安排群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