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课件人教版必须修读3.ppt

发布:2017-04-20约小于1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师 说 (唐代)韩 愈; 导学目标: 一、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人文性) 二、背诵全文。(知识) 三、文言文阅读一般能 力。(能力);文学常识;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 ;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二、研讨:;(二)问题讨论;2、作者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有没有局限性? ──传道,授业,解惑。局限性:①传的“道”是孔孟之道 ②没有强调对学生主体的引导作用。;3、人为什么要“从师”? a学者必有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人非生而知之者。 4、是否要计较老师的年龄?作者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要。“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原因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作者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现实状况而提倡“从师”的?他对当时的学习现状发出什么感慨? ——我国古代虽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但在“官本位”的封建社会,是看不起教师的。到了唐代,士族子弟更把向老师学习当作羞耻之事,并形成了恶劣的风气。韩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表现了很大的革新勇气。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皆出于此乎?”;6、为抨击“耻学于师”,作者以哪三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①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结论:圣益圣,愚益愚 ②择身教子-自身耻学。结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③巫医乐师百工-士大夫之族。结论: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作者用何例论证“圣人无常师”? ——孔子从师的言行。 8、作者引述了孔子的什么话?证明了什么观点?作出了怎样的论断?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圣人无常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五)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找出古今异义的词;2、一词多义;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 3、词类活用;4.古汉语句式;(2)被动句式;(3)倒装句式;(4)省略句式;(4)省略句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