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孔鲤墓 20岁在家乡创办私学 几年后至齐 30岁左右自齐返鲁 34岁收孟懿子和南宫敬叔为弟子 55-68岁,周游列国 69岁丧子、71岁失颜渊、72岁失去子路 73岁去世 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孔子心中理想社会的蓝图: 自我修养:仁 社会秩序:礼 人人关系:义 辅助手段:乐 社会蓝图: 百姓富足,国家强盛,礼仪昌明,和谐安乐 《论语》选读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钱对人是个大考验 子贡的态度是:穷,不低声下气,巴结阔人;阔不趾高气扬,欺负穷人。孔子赞同他的态度,但补充说,更好的态度是,穷要开心,阔要好礼(大概是当慈善家)。 该怎么样比不怎么样更重要,自己该怎么样比对别人怎么样更重要。 《论语》选读 子曰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每个人都只能活一辈子,珍惜现在吧,不要成天晃来晃去,无所事事。 《论语》选读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暴力和战争都是强加于人。“犯而不校”是不抵抗主义,“甘地主义”即是。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今大国都不讲恕道。以强凌弱是国际规则。不欺负人,也不受人欺负,很难。崛起就是崛起,怎么还是和平的,外国人搞不懂。 《论语》选读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曰再斯可矣 正面想一遍反面想一遍,即从有利的方面想一遍,再从不利的方面想一遍。 《论语》选读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女唯恐父母生病。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能不能伺候久病在床的父母,才是对孝子的最大考验。 孝子从来不让父母操心,除了生病。 《论语》选读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养:养活、伺候。“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论语》选读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国家有道,他保官;国家无道,他保命。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女儿是最高奖赏。中国的师生关系是仿父子关系,老师欣赏学生,会把女儿嫁给他。 《论语》选读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道德绑架” 坚持原则 《论语》选读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持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这么纯洁的人,怎么会得这种手足溃烂的病呢? 《论语》选读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画:截止。 不要找借口;不要拒绝尝试 正视结束,重新出发:舞台上尽情挥洒,终有落幕的一刻;舞台下热烈欢呼,终有散场的瞬间。人生如戏,总有“落幕”的时候。有时候,“落幕”并不意味着结束,也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 《论语》选读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谁能出屋不走房门?为什么大家都不顺道而行? 孔子以门户喻“道”,把“道”当必由之路。 没门怎么办? 《论语》选读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道:“对于仁者来说,假如有人告诉他,说井里有人,他会跳到井里去救他吗?”孔子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君子可以救人,但不一定非跳井;你可以利用他的善良欺骗他,但不能用这种不合情理的事欺骗他。” 《论语》选读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安贫乐道 ān pín lè dào 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 《论语》选读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巧言”,“言”,言语。巧舌如簧、能说会道、善于用言辞讨别人喜欢,孔子叫“佞”。孔子对“佞”是骂不绝口。“令色”,色是脸色(古人叫颜色)、外表的样子。“巧言令色”,孔子经常批评。“足恭”,是外表看上去十分恭敬。恭和敬不一样,恭是自己恭,见于辞色,敬是敬人敬事,特别是敬上。“匿怨而友其人”,是心里恨得咬牙切齿,表面上却同你打得火热。 《论语》选读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 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好事。 《论语》选读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举”和“废”相反,举是不废,废是不举。“不以言举人”,是不凭你讲了几句正确的话,就全面肯定你,极力推举你;“不以言废人”,是不凭你说了几句错误的话,就全盘否定你,从此不用你。 《论语》选读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民主的原则是从众。但群众也是人,不是神。 民意是政治,不是真理。群众说了算,绝不能滥用。 《论语》选读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