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课件制作中基于PowerPoint的场景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操作系统”课件制作中基于PowerPoint的场景设计
摘要:本文以“操作系统”课件设计作为应用背景,将采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中的每一页视为一个“帧”,将针对每一个内容制作的课件的帧集合视为一个场景,论述了基于PowerPoint工具制作“操作系统”课件过程中涉及的问题与课件、子问题与场景的对应关系以及场景、帧及帧间变换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操作系统”课件中的几个场景实例。
关键词:操作系统;课件;场景设计;帧间变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日臻成熟,目前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不仅被课堂教学、而且已被各种学术讲座和会议所广泛采用。
在课堂上,制作的课件若真正为教师和学生所认同和欢迎,则应该不仅将黑板上的文字和图形简单地移植到计算机屏幕上,更重要的,应该发挥计算机中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的色彩和变幻的各种效果,变枯燥的板书为生动的影像,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目前,制作课件或实现课件所需效果的工具很多,如Flash、Firework、Animator、PowerPoint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工具或高级语言编程实现课件所要表现的各种效果。这其中,PowerPoint以其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和效果成为众多工具中的首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包括进程管理、调度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等多方面知识。作为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接口,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硬件及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均有密切联系。因此,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应用性强,而其中又涉及许多抽象的内容。
基于此,本文以“操作系统”课件设计作为应用背景,将采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中的每一页视为一个“帧”,研究帧的构成及帧与帧之间的变化;同时,将针对每一个内容制作的课件的帧集合视为一个场景,介绍操作系统课件制作中基于PowerPoint的场景设计方法。
本文其余部分组织如下:第2节对课件、场景、帧、帧间变换等问题进行描述;第3节介绍基于PowerPoint的场景设计方法和过程;第4节给出操作系统课件制作中基于PowerPoint的场景设计的一些实例;第5节对全文进行总结。
2问题描述
“场景”即现场情景。在仿真系统中,场景设计即为现场情景的模拟。实际生活中,由于条件所限,许多场景无法真实再现,因此通过对场景的模拟、仿真来实现针对各种场景的操作和处理,如火灾、航天、复杂地形等。课件制作实际上也是针对所讲解的问题通过文字、图形、图像等进行现场模拟,尽管这种“现场”并非前面所述的现场那样具体,但如果将问题空间视为一个现场(如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现场中被具体化,在此意义下,课件制作被视为广义的仿真。因此,本文将采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中的每一页视为一个“帧”,同一页上内容的变化视为不同的帧,将针对每一个内容制作的课件的帧集合视为一个场景。
基于上述直观的解释及PowerPoint提供的功能,采用BNF形式描述课件、场景、帧及其间关系如下:
课件∷=;
场景∷=|;
帧∷=|||;
帧间变换∷=|;
触发∷=||;
效果∷=|||;
进入∷=||| ||…;
强调∷=||||…;
退出∷=|||…;
动作路径∷=|||||…。
因此,课件是场景的集合,而场景又是帧的集合,同一场景中,通过帧间变换实现一帧向另一帧的切换,展现场景所表达的内容。这样,课件与场景和帧的关系表示还可如图1所示。
例如,在“操作系统”课件中,表现“操作系统定义”的场景中,帧采用“文字”,帧间转换采用“单击”触发和“进入”效果;表现“进程状态及转换”的场景中,帧采用“文字”及“图形”,帧间转换采用“单击”触发和“进入、退出”等效果;表现“地址变换”的场景中,帧采用“文字”及“图形”,帧间转换采用“单击、之前、之后”等触发和“出现、动作路径”等效果。
3场景设计及课件制作
如前所述,本文将针对每一个内容制作的课件的帧集合视为一个场景,课件是场景的集合,场景是帧的集合。因此,场景设计和课件制作包括问题分析、场景设计、帧及帧间变换设计。
3.1问题分析及场景设计
对所要讲解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内容,将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子问题,每个子问题对应一个场景。基于此,问题与课件、子问题与场景形成了图2所示的对应关系。
例如,在“操作系统”课件设计中,将“进程管理”问题分解为“进程状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