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章以太网接入技术祥解.ppt

发布:2016-11-03约5.57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lxm 3.4.4 802.3ah的应用模式 用于接入主干线路,高速接入 P2P光纤 单/双光纤10/20Km 100/1000Mbps 核心网 OLT CPN ONU lxm 3.4.4 802.3ah的应用模式 用于分散CPN的接入(家庭,单位) P2MP光纤 光纤 核心网 OLT CPN ONU CPN ONU 无源光 分离器 光纤 lxm 3.4.4 802.3ah的应用模式 用于对称业务接入(多用于单位) P2P市话铜缆,可捆绑使用,数话不能同传 2700m 2Mbps/对线 核心网 2BASE-TL-O CPN 2BASE-TL-R lxm 3.4.4 802.3ah的应用模式 用于CPN内部接入(多用于小区,酒店) P2P驻地铜缆,750m,可数话同传 750m 10Mbps 10PASS-TS-O Home Network CPN 10PASS-TS-R lxm 本章思考题 1、工作组以太网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工作组以太网技术是否可直接用于以太网接入?为什么? 2、以太网接入控制模式有哪两种?分别说明两种方式的特点。 3、802.3ah标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 * * lxm */34 */34 接入网技术 第3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lxm 第3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本章重点 基于工作组以太网接入存在的问题 两种以太接入控制模式:802.1X和PPP0E 以太接入网标准802.3ah概要 本章要求 掌握工作组以太网作为接入面临的问题,以及采用接入控制措施 掌握以太接入网802.3ah的几种接入模式和特点 lxm 第3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内容提纲 3.1 引言 3.2 以太网知识回顾 3.3 工作组以太网接入 3.4 以太接入网标准 802.3ah lxm 以太网正在成为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 以太网组网灵活、简单、易于实现、技术成熟 已是园区网接入的主流 针对电信运营商开发的以太接入网标准已经出台 IEEE802.3ah,也叫第一公里以 EFM 以太接入主要基于以下两种情况 基于工作组以太网的接入 基于现有其他基础技术的以太接入(802.3ah) 以太网作为一种接入技术,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3.1 引 言 lxm 3.2.1 以太网的标准 3.2.2早期的以太网 3.2.3 现今的以太网 3.2 以太网知识回顾 lxm DIX标准: DEC/Intel/Xerox 早期标准,便于使用但权威性不足 Ethernet Ⅰ(1980)、Ethernet Ⅱ(1982) IEEE 标准 当今标准,由IEEE 802.3工作组负责 1982年12月:802.3标准草案发布 IEEE 802.3-1985:标准的第一个版本 必须与LLC子层一起使用 IEEE802.3-2002:正式标准第二版 可以直接通过MAC向高层提供服务(可不需LLC) IEEE802.3-2005:正式标准第三版 IEEE802.3-2008:正式标准最新版 3.2.1以太网的标准 lxm 共享信道、专用网络 主要拓扑与介质 总线/树形拓扑,同轴缆介质 星形拓扑(逻辑总线),双绞线介质 MAC协议:CSMA/CD 通信方式:半双工 小范围网络 适用于大楼、办公室 主要用于用户互连、资源共享 3.2.2 早期的以太网 lxm 主流介质:双绞线和光纤介质 传输速率:10Mbps/100Mbps/1000Mbps/10Gbps 通信方式:全双工为主 MAC协议:CSMA/CD已失去作用 组网方式与拓扑 交换机组网、全双工、独享信道 复杂结构——mesh(网状) VLAN应用 突破距离的限制,向城域、广域进军 3.2.3 现今的以太网 主机 主机 交换机 lxm 3.3.1 工作组以太网的特点 3.3.2 接入面临的问题 3.3.3 用户接入控制与管理 3.3.4 安全与隔离 3.3.5 以太网馈电(802.3af) 3.3.6 应用趋势 3.3 工作组以太网接入 lxm 工作组以太网的根本目的是: 将本地各站互连起来,实现互连互通 长期以来,以太网都是作为一种专用网络使用 内部网络,基于用户之间的彼此信任 一般不考虑身份认证问题 不会对站点进行刻意的管理 更不会对每个站点进行记账和收费 工作组以太网技术可以直接用作可以运营的以太接入网吗? 3.3.1 工作组以太网特点 lxm 以太网作为接入与工作组方式有很大不同 使用对象的差别 工作组以太网的用户通常是办公室或部门 以太接入网用户通常是独立个人用户 网络所属和管理的不同 工作组以太网属于单位所有,私有网络 不需特别刻意控制用户接入 以太接入网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