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土石山区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研究——以京新高速公路呼集段为例的中期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蒙古土石山区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研究——以京新高速公路呼集段为例的中期报告
本研究以京新高速公路呼集段为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及室内模拟试验,对土石山区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
一、试验设计及方法
1.1 试验区域选择及分析
以呼和浩特市城市北部土石山区为研究区,选定京新高速公路呼集段为试验区域。通过实地考察,以地形、土壤属性、土地类型等因素为基础,确定了呼集段内的试验区域:
(1)比较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坡度大于25度的土石山区域;
(2)土地类型为草地和灌木林地的坡面、路基和边坡。
1.2 观测和测量
试验区域内分为三个田间小区,分别为草坪、草地和灌木林地。每个小区面积为500平方米,设置了不同类型的水土保持措施。
对试验区域的水土流失、径流量等指标进行观测和测量。通过比较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指标变化,评价其效果及作用。
1.3 室内模拟试验
通过采取不同的降雨模拟、水流模拟等方式,模拟不同的气候条件及水文过程,对试验区域中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
二、结果分析
2.1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
通过对试验区域内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观测和测量,发现:
(1)覆盖度大、根系发达的草地对水土保持效果最好;
(2)尽管灌木林地对水土流失的抑制作用不如草地,但其对土壤侵蚀的防止作用较好;
(3)适当的边坡绿化可以有效地减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降低了水土流失的风险。
2.2 室内模拟试验结果
通过模拟不同的降雨强度、水流速度等情况下,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
(1)浅层固化方法对较大降雨强度的情况下无法承受,需要采取其他措施进行保护;
(2)绿化带的作用在降雨强度较低的情况下较为显著,但在降雨强度过高的情况下作用不太明显。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草地是土石山区高速公路上最为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其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以及土壤保水能力;
(2)绿化带在保护路基和边坡过程中也具有较好的作用,但其效果受降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3)固化方法可以降低路面的渗透性,但其效果受到了降雨等自然因素的限制。
建议在土石山区高速公路进行水土保持措施时,应该优先考虑采用草地等植被措施,并结合适当地绿化带、固化等方法进行综合保护。同时,考虑到季节性降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应该针对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措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