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填地基施工工艺标准.pdf
换填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换填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材料要求
(1)土料
采用就地挖出的粘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土内有机质含
量不得超过5%。土料应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15mm。
(2)石灰
应用Ⅲ级以上新鲜的块灰,含氧化钙、氧化镁愈高愈好,使用前
1—2d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5mm,且不应夹有未熟化的生石
灰块粒及其他杂质,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2.施工工艺方法要点
(1)对基槽(坑)应先验槽,消除松土,并打两遍底夯,要求平整干
净。如有积水、淤泥应晾干;局部有软弱土层或孔洞,应及时挖除后
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
(2)灰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用3:7或2:8(石灰:土,
体积比)。多用人工翻拌,不少于3遍,使达到均匀,颜色一致,并适
当控制含水量,现场以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散为宜,一般最优含水
量为14%~18%;如含水分过多或过少时,应稍晾干或洒水湿润,如
有球闭应打碎,要求随拌随用。
(3)铺灰应分段分层夯筑,每层虚铺厚度可参见表4—1,夯实机具
可根据工程大小和现场机具条件用人力或机械夯打或碾压,遍数按设
计要求的干密度由试夯(或碾压)确定,一般不少于4遍。
灰土最大虚铺厚度
表4-1
(4)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
下两层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并作成直槎。
当灰土地基高度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每阶宽不少于500mm;对作
辅助防渗层的灰土,应将地下水位以下结构包围,并处理好接缝,同
时注意接缝质量,每层虚土从留缝处往前延伸500mm,夯实时应夯过
接缝300mm以上;接缝时,用铁锹在留缝处垂直切齐,再铺下段夯
实。
(5)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压,人槽(坑)灰土不得隔日夯打。
夯实后的灰土30d内不得受水浸泡,并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
回填,或在灰土表面作临时性覆盖,避免日晒雨淋。雨季施工时,应
采取适当防雨、排水措施,以保证灰土在基槽(坑)内无积水的状态下进
行。刚打完的灰土,如突然遇雨,应将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
稍受湿的灰土可在晾干后补夯。
(6)冬期施工,必须在基层不冻的状态下进行,土料应覆盖保温,
冻土及夹有冻块的土料不得使用;已熟化的石灰应在次日用完,以充分
利用石灰熟化时的热量,当日拌合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完,表面应用塑
料面及草袋覆盖保温,以防灰土垫层早期受冻降低强度。
3.质量控制
(1)施工前应检查原材料,如灰土的土料、石灰以及配合比、灰土
拌匀程度。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分层铺设厚度,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
长度,夯实时加水量、夯压遍数等。
(3)每层施工结束后检查灰土地基的压实系数。压实系数入。为土
在施工时实际达到的干密度ρd与室内采用击实试验得到的最大干密度
ρdmax。之比,即:
(4-1)
灰土应逐层用贯人仪检验,以达到控制(设计要求)压实系数所对应
的贯人度为合格,或用环刀取样检测灰土的干密度,除以试验的最大
干密度求得。施工结束后,应检验灰土地基的承载力。
(4)灰土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如表4—2所示。
4.2砂和砂石地基
砂和砂石地基(垫层)系采用砂或砂砾石(碎石)混合物,经
分层夯(压)实,作为
地基的持力层,提高基础下部地基强度,并通过垫层的压力扩散
作用,降低地基的压应力,减少变形量,同时垫层可起排水作用,地
基土中孔隙水可通过垫层快速地排出,能加速下部土层的沉降和固结。
砂和砂石地基具有应用范围广泛;不用水泥、石材;由于砂颗粒
大,可防止地下水因毛细作用上升,地基不受冻结的影响;能在施工
期间完成沉陷;用机械或人工都可使地基密实,施工工艺简单,可缩
短工期,降低造价等特点。适于处理3.0m以内的软弱、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