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模板细菌食品中毒--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ppt

发布:2020-10-21约2.63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引起食物中毒的新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中毒机制 “如果说保障食品安全是一场战争,那么毫无问题,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我们的头一号敌人。”——陈君石 最新. * 壹 贰 叁 食物中毒 李斯特菌 阪崎肠杆菌 最新. * 1.1食物中毒的概念 定义: 国家标准(GB14538)中界定了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一.食品中毒 最新. * 1.2 2013年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情况 最新. * 1.3 微生物引起的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 2、真菌性食物中毒 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在发生食物中毒的案例中,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较为常见,当人食用了含有大量微生物或微生物毒素的食物后,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毒。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多见于细菌和真菌等病原菌。 最新. * 1.4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中毒类型 中毒机理及症状 常见细菌 感染型 食用的食物内含有大量的病原菌,进入人体后大量生产繁殖,然后引起中毒,以急性肠胃炎症状为多见。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病原性大肠杆菌等。 毒素型 细菌先在食物内生长繁殖,然后产生毒素,食用后引起食物中毒。以急性肠胃炎症状为中毒特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菌、单增李斯特菌、志贺氏菌A群Ⅰ型及部分Ⅱ型 最新. * 1.5 引起中毒毒素的类型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 引起中毒类型 外毒素(革兰氏阳性菌) 最新. * 2.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是1926年英国南非裔科学家穆里在病死的兔子体内首次发现的,为纪念近代消毒手术之父、英国生理学家约瑟夫·李斯特(1827~1912),1940年被第三届国际微生物学大会命名为李斯特菌。 最新. * 1 2 3 4 5 2.1李斯特氏菌 李斯特菌简介: 李斯特氏菌是一种格兰氏阳性菌,形状为圆尾带柱,它是一种非芽孢兼性厌氧菌。 单增李斯特菌: 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 生长环境: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细菌,在土壤中它是一种腐生菌,以死亡的和正在腐烂的有机物为食。 感染症状:增李斯特菌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 它也号称冰箱杀手 : 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最新. * 李斯特菌 2.2菌株 绵羊李斯特菌 L.ivanovii 格氏李斯特菌 L.grayi 西尔李斯特菌 L.seeligeri 英诺克李斯特菌 L.innocua 默氏李斯特菌 L.murrayi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monocy togenes 威尔斯李斯特菌 L.welshimei 最新. * 2.3 单增李斯特菌的特点 第一PPT模板网 /tubiao/ 1 3 2 4 大体特点 1.分布广 存在于土壤、水域(地表水、污水、废水)、昆虫、植物、蔬菜、鱼、鸟、野生动物、家禽。 3.适应范围大 酸性、碱性条件下都适应 2.生存环境可塑性大 能在2-42℃下生存(也有报道0℃能缓慢生长)能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 4.带菌较高的食品有 牛奶和乳制品;肉类(特别是牛肉);蔬菜;沙拉;海产品;冰淇凌等。 最新. * 2.4引起的食物中毒机制 单增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不易被冻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均有该菌存在,所以动物很容易食入该菌,并通过口腔-粪便的途径进行传播。 该菌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孕妇感染后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栖居于阴道、子宫颈的该菌也引起感染,性接触也是本病传播的可能途径,且有上升趋势 。 最新. * 2.5 致病机理 经胃肠道感染 进入宿主细胞 单核吞噬泡 进入宿主细胞胞浆 增殖 极向运动 形成双膜结构并逃逸二级吞噬体 内化 被包裹 逃逸吞噬 吸收宿主细胞营养 聚集、激活肌动蛋白 细胞间传播 最新. * 如何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 单增李斯特菌在一般热加工处理中能存活,热处理已杀灭了竞争性细菌群,是单增李斯特菌在没有竞争的环境条件下易于存活,所以在食品加工中,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0℃持续2分钟以上。 由于丹增李斯特菌在4℃下仍然能生长繁殖,所以未加热的冰箱食品增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