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推拿疗法.pptx
中医骨伤科推拿疗法
汇报人:xxx
20xx-03-20
骨伤科推拿疗法概述
推拿手法详解
推拿疗法在骨伤科应用
推拿操作注意事项
推拿疗法效果评估
推拿疗法风险防范
目录
骨伤科推拿疗法概述
01
中医骨伤科推拿疗法是一种利用手法操作,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和软zu织,调整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目的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定义
中医骨伤科推拿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推拿的记载,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推拿疗法在骨伤科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发展历程
推拿手法分类
推拿手法主要包括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八种基本手法,以及由此演变而来的复合手法。根据治疗部位和病情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法进行组合应用。
特点
推拿手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等特点。通过手法操作,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促进ju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恢复关节功能。
适应症
中医骨伤科推拿疗法适用于多种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关节炎等。对于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禁忌症
推拿疗法虽然安全有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骨伤科疾病。对于骨折、脱位等严重损伤,以及ju部皮肤破损、感染、肿瘤等情况,应禁止或慎用推拿疗法。此外,孕妇、年老体弱者等特殊人群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推拿治疗。
推拿手法详解
02
拔伸手法
通过牵引和拉伸的方式,纠正骨折部位的短缩和成角移位。操作时需掌握适当的力度和方向,避免过度拉伸造成损伤。
旋转手法
主要用于纠正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通过轻柔的旋转动作,使骨折两端恢复正常对位关系。
屈伸手法
通过屈曲和伸展关节,使骨折部位在关节活动过程中得到复位。适用于关节附近的骨折。
通过向骨折端施加横向挤压力,纠正骨折的侧方移位。操作时需注意力度适中,以免挤压过度造成软zu织损伤。
横挤手法
用于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如尺桡骨双骨折。通过沿两骨间隙施加分骨力,使骨折端分离并恢复正常对位。
分骨手法
主要用于纠正成角移位或用于折骨。通过双手配合,在骨折端施加折顶力,使骨折复位。
折顶手法
纵压手法
沿骨折线方向施加纵向压力,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并促进愈合。操作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压迫造成软zu织损伤。
回旋手法
通过旋转和回旋动作,使骨折端在三维空间内得到复位。适用于复杂骨折或陈旧性骨折的复位。
分筋手法
通过分离和梳理骨折周围的筋肉zu织,消除粘连和痉挛,缓解疼痛并促进功能恢复。
通过拨动和梳理骨折周围的经络和筋脉,促进气血流通和经络通畅,缓解疼痛和麻木等不适症状。
拨络手法
理筋手法
dan筋手法
通过理顺和舒展骨折周围的筋肉zu织,恢复其正常位置和形态,促进功能恢复和防止肌肉萎缩。
通过轻快的dan拨动作刺激骨折周围的筋肉zu织,增强其张力和dan性,促进功能恢复和防止粘连。
03
02
01
推拿疗法在骨伤科应用
03
通过推拿手法,使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位置,避免手术创伤。
闭合性骨折复位
在推拿复位后,使用夹板、绷带等外固定材料,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夹板固定
在固定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功能锻炼
03
功能锻炼与康复
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周围软zu织的修复和关节功能的恢复,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01
关节复位
通过推拿手法,使脱位的关节恢复到正常位置,恢复关节功能。
02
舒筋解痉
缓解脱位后关节周围肌肉的紧张和痉挛,减轻疼痛。
推拿操作注意事项
04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治疗。
辨证施治
对于复杂骨折或复合移位的情况,需要同时采用多种手法进行整复。
复合手法应用
在选择手法时,要考虑到患者的安全,避免使用过于粗暴或危险的手法。
安全第一
选择合适体位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法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进行治疗。
舒适度考虑
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舒适度,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过度牵拉导致患者不适。
及时调整
如果患者感到不适或疼痛,需要及时调整手法和体位,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
推拿疗法效果评估
05
1
2
3
通过患者自我报告疼痛程度,使用10厘米长的线段表示疼痛程度,0端表示无痛,10端表示最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
患者选择0-10之间的数字表示疼痛程度,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
数字评分法
根据治疗后疼痛评分的减少程度计算疼痛缓解率,评估推拿疗法对疼痛的缓解效果。
疼痛缓解率
关节活动度评估
测量治疗前后关节的活动范围,评估推拿疗法对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效果。
通过治疗前后的X线片对比,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情况,评估推拿疗法的复位效果。
X线检查
通过治疗前后的CT片对比,观察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