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垂裔石索20.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乞垂裔石 索203年第5期
劳 动 力 市 场 扭 曲 、.结 构 转 变 和 中 国 劳 动 生 产 率 木
盖庆恩 朱 喜 史清华
内容提要 :本文在封闭的两部门经济 中,引入劳动力市场扭 曲,使用非位似 的Stone—
Gary效用 函数从理论上说明了劳动力市场扭 曲同经济结构变化和劳动生产率间的关系,
并使用 1980--2009年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首先 ,中国部 门
间劳动力市场存在扭 曲,且并没有呈现随时间而减弱的趋势,控制部 门间人力资本差异后
的年均扭曲指数为0.24,即农业的工资水平仅相 当于非农部门的24%;其次 ,劳动市场扭
曲会显著迟滞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若消除扭 曲,中国农业 劳动力 占比将 下降26.38%;最
后 ,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使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村 ,会带来显著的效率损失,年均潜在损
失达到 16.34%。若消除劳动力市场扭 曲,中国劳均产 出可增加 19.53%。
关键词 :市场扭曲 结构转变 劳动生产率
一
、 引 言
农业部门对一国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 的地位 。1985年,世界上前 5%最发达 国家的农业全
要素生产率是后 5%最不发达 国家 的78倍 ,相反二者在 非农部 门的差异仅为 5倍。更为严重的
是 ,尽管这些 国家在农业生产方面效率低下,但却配置 了大部分 的劳动力 (最不发达国家农业劳动
力 占比达到 86%,最发达国家仅为 4%)。因此 ,劳动力从效率较低 的农业部门进入生产效率较高
的非农部 门所带来的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Kuznets,1966)。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
经济高速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非常显著 的变化 ,中国农业劳动
力 占比由 1978年的70.5%下降到2010年 的36.7%,年均下降 1.06个百分点。劳动力的大规模
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秀梅、田维 明,2005)。据张广婷等 (2010)估计 ,
1997--2008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提高和 GDP增长的贡献分别达到 16.33%
和 1.72%。
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意味着农业劳动力 占比在未来仍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说明我们仍
将有相 当数量的劳动力需要从农业部门转到非农部 门(以2010年为例 ,假设中国的农业 劳动力 占
比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即 10%,这意味着将有 2.05亿的劳动力转 出)。但从现实来看仍有诸多
约束 (如户籍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等),阻碍了中国农业 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 ,制约着中国非农部
门的发展 (袁志刚、解栋栋 ,2011)。 目前的研究基本承认制度性约束真实存在并且会影响农业劳
动力转移,但对于这种约束的程度、影响路径等却鲜有 回答。因此,本文将主要 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
第一 ,在过去的时段 ,劳动力市场 的扭曲程度 (或者农业和非农部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有多
盖庆恩 、朱喜 、史清华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 :200240,电子信箱 :agai—hitsz@sjtu.edu.cn,zhuxi97
@ sjtu.edu.ell,shq@ sjtu.edu.en。作者感谢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71273171和、上海市浦 江人才计划
(12PJC067)和上海市教委科研仓新项 目(13zso19)的资助 ;感谢上海交通大学 “博士生论坛 ”、“长三角研究生三农论坛”施浩、何
振宇、林光华、韩 中元等与会人员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程名望、晋洪涛、彭小辉和李承政等提出的有益建议。作者感谢匿名审稿
人 良好的意见和建议 ,当然文责 自负 。
① 关于制度约束 (如户籍制度)对部门劳动力带来 的效用差异参见何英华 (2004)。
87
盖庆思等 :劳动力市场扭 曲、结构转变和 中国劳动生产率
大 ,呈现怎样 的变化趋势?第二 ,劳动力市场的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