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县易之境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平武县易之境富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单位名称:平武县易之境富农产业有限公司
单位法人:杨兰
单位地址:平武县安龙镇
项目主管部门: 平武县县政府
1.1.3、项目主持人
1.1.4、项目建设地点
平武县龙安镇长河村
1.1.5、建设期限
期限3年,即:2011年2月-2014年2月
1.2、 项目编制依据
1.2.1、《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国务院2001年4月28日)。
1.2.2、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数据
1.3、 项目内容及规模
平武县易之境富农产业示范基地占地面积260亩。修建工厂化育苗温室4000平方米;修建温室设施2000平方米;修建示范基地节水灌溉系统、电力系统、道路工程、排水系统、田间工程、地力恢复工程、优良品种的引进、母本园修建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达年产2000万株优质种苗规模,以满足园林植物产业、蔬菜产业发展,以及森林植被恢复对种苗的需求。使我县种苗繁育恢复,可有效的推动我县及周边地区农业、林业、花卉产业灾后的迅速恢复及振兴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建议尽快实施。
第二章 项目建设条件及可行性
2.1、建设目标、范围及设计原则
2.1.1、建设目标
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重建方针,按照“科学评估、科学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实现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将现代工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包括计算机管理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融入平武县易之境富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形成周年不间断生产,机械化连续作业,作物生长、环境计算机自动监控,实现种苗生产工厂化。达年产3000万优质种苗规模。以满足园林花卉产业、蔬菜产业建设,以及灾区森林植被恢复对种苗的需求,为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提供基础保障。使我市农林良种种苗繁育体系恢复以城市的标准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配套设置,提高产业区农民的生活质量,让农民享受现代文明。
空间规划设计原则突出与城区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主导产业的壮大、产业集群的形成、第三产业的联动发展等;突出通过点、线、面,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形成把城市圈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综合性大交通系统和信息系统;突出与城市圈内形成核心层、辅助层之间的分工合作和资源共享;突出项目区生态功能和生态资源承载力的整体提升。1人、植物科学硕士2人、高级农艺师13人、农艺师25人并聘任中国科学院及科研院校12名专家组成中心科技顾问团参与基地建设。完成了20个引进品种的试验、示范筛选、品种特性分析、研究开发等工作以及15个品种的太空搭载育种试验 。
公司总资产622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403万元。公司主要从事引进国内外花卉、蔬菜、林木优良品种,经试验示范,将其品质优良、性能稳定、经济价值高的品种,运用农业高新技术及产品进行工厂化种苗生产,达年产1000万株优质种苗规模,是我省规模大设施先进的农业工厂。
四川易之境环境艺术有限公司在平武设立了平武易之境富农产业有限公司,并在龙安镇长河村新建260亩平武县易之境富农产业示范基地。新公司依托母公司的各种资源。将平武县易之境富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成为绵阳市西北部最大的,育苗设施最先进的林业生态苗木、林业经济苗木,花卉、城市绿化,蔬菜名优品种等的苗木生产基地,能在优质苗木品种引进、筛选、研发、提纯、复壮、快繁等方面进行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先进的种苗生产技术体系和种苗生产体系。成为绵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平武易之境富农产业有限公司对绵阳市各灾区县的情况非常熟悉,对灾区生态修复,农业产业重建的品种需求,种苗需求,技术服务需求,非常了解,制定了许多应对措施,通过项目的扶持完全有能力保障灾区重建、振兴的需求。
经营模式:采用母公司以公司与农户形成产业化经营生产的模式。向产业农户提供种苗、种植技术培训,产品统一使用“富农”品牌商标,进入市场。形成带动农户致富的重要平台和物质基础。
基地将建设工厂化种苗快繁中心设施、设备、种苗多代循环及母本栽培区、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道路、排灌系统、供电系统以及相关的试验培训及办公设施。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给平武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给平武县花卉产业、蔬菜产业的恢复重建、极重灾区森林植被恢的种苗供给带来巨大压力和影响。削弱了示范基地对我县农林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严重影响农村脱贫增收的进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