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写情——纳兰性德和他的清初第三派.pdf

发布:2015-09-04约1.34万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9年第2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2 ofGuizhou for 14期) Journal andsocialscience) (总第1 UniversityEthni(‘Minorities(Philosophy Apr.2009 以自然之眼观物 以自然之笔写情 ——纳兰性德和他的清初第三派 ●张 涛1,杨 雨2 (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面对明词流弊,晚明清初词坛许多词人和流派对此作出了很多反思、批判和探索,其中有云间派的复 古崇雅,浙西派的以雅革俗,阳羡派的以豪放代柔糜等,这些都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但是在这其中还 有标举性灵,以真情铲消浮艳的一派人长期没有被足够重视,这部分人就是以纳兰性德为首的“真情 派”。这一词派独抒性灵、张显个性,是清词中兴的灵魂力量,其影响遍及整个清代和民初的词学。 关键词:自然之眼;自然之情;真情派 中图分类号: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44(2009)02—0169—04 严迪昌《清词史》中说:“将纳兰性德、顾贞观等 恶、喜、怒、哀、乐一类普遍性情感。表现的主题重儿 人置入整个清代前期词的流变进程中考察,不难看出 女之情,郭频伽曾云:“词家者流,源出于国风,其本滥 这个抒情色彩异常浓烈的词人群体是在扩展自己的 于齐梁。自太白至五季,非儿女之情不道也。”【2J词 影响,特别是不受浙派词人牢笼而在沿着各自轨迹从 是一种情感文学,是抒写性情的手段,王炎《双溪诗余 事创作实践”…。在此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点,一是 自序》:“长短句命名日曲,取其曲尽人情,惟婉转妩 在清初词坛上,纳兰、顾贞观等人单独组成了一个群 媚为善,豪壮语何贵焉。”口j这段话很好的阐释了词 体;二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抒情色彩异常浓烈”。 的言情特征,划清了诗词的界线。 虽然迪昌先生没有明确指出纳兰等人开宗立派,但是 真情之“真”指的是“非可强为,亦毋庸强求”。 他已经看出了这一词人群体单独存在的事实。这可 这里可以借用袁宗道的一句话来解释,“心中本无可 以理解,在中国词学史上,几乎所有的派别都以地域、 喜事而欲强笑,亦无可哀事而欲强哭”。真是以情的 血缘作为流派划分标准,而很少有人以词人群体的共 发展为准则,不可逆情而失真,失真则沦为矫情, 同特点来命名流派。这样在清初的词坛上,我们只知 “真”是修饰情的,“真”就是顺情。由此可以将所有 道“浙西派”及稍晚的“阳羡派”,而以纳兰性德为首 的情词分成两类,一类是纯真的真情词,另一类是失 的“抒情色彩异常浓烈”的词人群体却被忽视了。在 真的矫情词。 此笔者将纳兰此派称之为“真情派”,本文将从纳兰 情是词的灵魂,真是情在词中的表现手法,两者 和其周围词人的理论、创作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人 必须结合才能使词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因此在 手,详细勾勒纳兰性德及其“真情派”。 词的创作中抒情要真实自然。陈子龙曾说:“然宋人 一、词之主题的言“情”和表现手法的写“真” 亦不免于情也。故凡其欢愉愁怨之致,动于中而不能 要讨论纳兰和他的“真情派”,就必须对“真”和 自抑者,类发于诗余。……触景皆会,天机所启,若出 自然。”14 “情”有所界定。 J由此可知真和情是词的两个重要因素,可 先看“情”。词中之情偏重于感性,泛指人之好、 谓情到真处可为词。但是元明两代之词总体水平不 收稿日期: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