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具专业构建以课程设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在模具专业构建以课程设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摘 要:探讨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学习状况,探索如何开展以设计和制造实物模型为目的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实物模型;课程设计;项目教学
在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常常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校具备的设备资源等因素,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更多地偏向培养学生的加工操作技能,而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创造能力较低,学生在以后的就业、创业过程中难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已成为中职学校在未来教育教学过程的重点和难题。
一、当前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技能学习情况
1.专业理论课程学习
本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方面主要有:《机械制图》《公差测量》《金属工艺》《模具制造工艺》《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CAD/CAM软件》等。学校会根据课程特点分别采用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学生都基本掌握模具专业的相关技能知识。
2.实践技能训练
在当前,中职学校都推行2+1的教学模式(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和双证制(学生在毕业时除具备毕业证书外,还要考取1~2个中级技能证书)。学校会根据自己具备的教学资源,在学生就读期间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如,钳工实习、制图测绘实习、数控加工实习(以铣床加工为主)、模具组装加工实习等。一般每个实习项目安排课时4~5周,每学期进行两个实习项目。
学生在实习期间主要以应付技能考证为主,整个实习学习过程基本围绕即将考核的范畴进行训练,如,某种类型零件的重复加工。学生在实习期间基本按照教师给定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操作,学生的机床设备操作技能都有较大的提高,但独立完成能力和创造应用能力较差。
3.课外学习情况
中职学校与高等院校有较大的区别,如,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学校的设备资源和学习氛围等。中职学生的自由度受到较大的限制,学生的活动空间较小,缺乏学术氛围。中职学校在课余时间能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机会相对较少。如,有的学校对一些专业会开办兴趣小组、竞赛活动等。但参加活动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未能普及到大多数学生,大多数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在做与本专业不相关的事情,学生的技能学习和训练只能通过课堂时间来
完成。
4.学校设备资源的使用状况
一方面,由于学校推行2+1的教学模式和双证制,学生的课程安排比较紧张;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学校最近几年通过上等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的加大,学校的设备在数量上不断得到增加,类型上不断得到丰富。如,模具专业的设备由原有的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冲床、磨床、线切割机床等传统类型机床,已经丰富到快速成型、电火花成型、注塑机、三坐标测量仪、高速冲压等设备。受到教学时间和师资的影响,很多设备都没有很好地应用到日常教学,被当作摆设而放置在一边。
二、以设计和制造实物模型为目的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
构建
1.项目实施的目标和方向
以设计和制造实物模型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是指建立以课程设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有效地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生产中,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通过零件机构的设计及工件加工,掌握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的制订和熟悉各种机床设备的使用。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学生最终通过学校具备的设备资源和加工手段完成设计机构各零件的加工和组装。
2.项目内容的制订
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为:设计一套比较复杂的机械机构组合体(如,车辆模型、模具组合机构、家电和电子设备组合模型等),并通过学校现有的机械设备和加工工艺能力,把设计的组合机构
加工成实体模型。课程设计内容的制订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或由指导教师制订供学生选择,学生自行设计的方案需经指导教师审
核同意后才能进行。
3.参与人员组成与职责
课程设计项目教学的开展由于涉及学校教学人员和设备的使用,必须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领导首先要关心和支持,并选派适合的相关专业教师成立工作小组,全体模具专业的学生共
同参与。考虑到学生的技能情况,本课程设计主要在二年级以上的班级进行。
学生成立课程设计工作小组,小组成员人数为3~5人,其中
1人为组长,负责主持小组日常工作开展。工作小组成立后上报指导教师备案,并不得随意更改。小组成员共同制订设计机构,并完成各零件的制作。
指导教师负责制订课程设计的要求、制订工作流程和工作规
范,审核学生的课程设计方案,并督促检查各小组学生的工作进展情况,班主任协调管理。
4.学生开展课程设计的流程
(1)学生接受课程设计任务后2周内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