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创建绿色水稻标准化基地实施方案报告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格式整理版
PAGE
范文范例参考
安仁县创建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
实施方案
水稻生产是我县农业传统基础产业,发展以绿色水稻为主的绿色农业是我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为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产业资源的比较优势,走安全、高效、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之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县决定实施创建全国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为使项目规范实施,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优质高产绿色水稻栽培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实行“产加销”联动增值,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推进绿色水稻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农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消费安全、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工作目标
保证绿色水稻基地种植面积在20万亩以上,优质水稻普及率在95%以上,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总产8万吨以上。
三、基地布局
1、布局原则。
坚持环境条件适宜和适当集中连片原则,以利绿色水稻的规模化、商品化、现代化生产,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发展。
2、规模内容。
具体分布在全县 乡镇(见附表)。
重点抓好优质稻品种的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和区域布局,突出抓好 个绿色水稻生产核心示范村的建设。主推优质品种早稻有:天龙1 号、株两优819、株两优02;晚稻品种:岳优360、湘晚籼13号、金优207、天龙1号。各乡镇基地要在上述品种中选择1—2个品种连片规模种植,核心示范村要办丰产示范点。各乡镇基地要围绕核心示范村布局的要求扩大基地规划,并按照绿色水稻生产的各项内容要求,逐步实现本区域内的项目建设目标。
四、生产流程及管理
1、生产流程:
(1)生产基地的选择。全县要围绕基地村,集中连片选择排灌条件好的地段规划,并将田块落实到户。
(2)品种选择。各核心示范村要在主推品种中挑选1—2个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形成规模。
(3)培育壮秧。要抓好播前种子处理,合理安排播种期,大力推广旱育秧、抛秧技术,加强秧田的管理。
(4)大田管理。主要是按照国家发布的绿色水稻肥料使用要求,严禁违规肥料的使用。
(5)病虫害防治。要按照国家《绿色食品农药使用规划》用药,适当放宽防治标准,减少农药使用次数。
(6)收获贮运。注意适时收获,科学贮运,防止收获过程中影响品质和贮运过程中的霉变污染。
2、生产流程的控制:
(1)建立基地生产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县、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县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应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基地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二是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并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三是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范围、基地面积、基地建设单位、基地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四是建立生产管理档案,统一农户生产档案,统一田间管理记录。
(2)建立基地生产投入品(生产资料)管理制度。一是在“五统一”的基础上,各单元基地、农户填写好绿色水稻生产资料卡,建立绿色水稻基地生产农事操作和生产资料档案。二是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三是建立基地生产投入品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3)建立技术指导和推广制度。一是以省市农业部门为技术依托,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组建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二是建立乡镇、村、示范户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三是建立示范基地。
(4)建立技术培训制度。一是通过培训使基地农户每户至少有一个明白人掌握绿色水稻生产技术要点。二是建立绿色水稻生产资格证制度。对参加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绿色水稻生产资格证。凡未获得绿色水稻生产资格证者,其生产的水稻不得作为绿色大米生产的原料。
(5)建立基地环境保护制度。一是加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地建设,逐步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化,加强基地道路建设。二是开展基地环境的保护。不得在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建有污染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对水稻基地的污染。三是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四是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更好地保护和改善基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为绿色水稻的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6)建立收获贮运制度。一是达到九成成熟就收获,边收边脱,避免堆放造成黄垩米,影响食用品质和卫生品质,做好收获记录。二是及时用竹垫翻晒,切忌在沥青公路上打场凉晒,以免造成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