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图相关知识有螺纹知识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零件图——零件的工艺结构
零件的结构除满足设计要求外,同时应考虑到加工制造的方便与可能。若零件结构设计得不合理,往往会使制造工艺复杂化,甚至造成废品。 铸造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一、拔模斜度 用铸造方法制造零件的毛坯时,为了便于将木模从砂型中取出,一般沿木模拔模的方向作成约120的斜度,叫做拔模斜度。因而铸件上也有相应的斜度,如图(a)所示。这种斜度在图上可以不标注,也可不画出,如图(b)所示。必要时,可在技术要求中注明。
?
二、铸造圆角 在铸件毛坯各表面的相交处,都有铸造圆角(如下图)。这样既便于起模,又能防止在浇铸时铁水将砂型转角处冲坏,还可避免铸件在冷却时产生裂纹或缩孔。铸造圆角半径在图上一般不注出,而写在技术要求中。
?
?
铸件表面由于圆角的存在,使铸件表面的交线变得不很明显,如右图所示,这种不明显的交线称为过渡线。 过渡线的画法与交线画法基本相同,只是过渡线的两端与圆角轮廓线之间应留有空隙,如图所示。
?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过渡线的画法。 点击看立体图
点击看立体图
三、铸件壁厚 在浇铸零件时,为了避免各部分因冷却速度不同而产生缩孔或裂纹,铸件的壁厚应保持大致均匀,或采用渐变的方法,并尽量保持壁厚均匀,见下图。 (显示错误图例)
机械加工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一、倒角与倒圆 为了便于零件的装配并消除毛刺或锐边,在轴和孔的端部都作出倒角。为减少应力集中,有轴肩处往往制成圆角过渡形式,称为倒圆。两者的画法和标注方法见下图。 二、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在切削加工,特别是在车螺纹和磨削时,为便于退出刀具或使砂轮可稍微越过加工面,常在待加工面的末端先车出退刀槽或砂轮越程槽,见下图。 三、钻孔结构 用钻头钻出的盲孔,底部有一个120°的锥顶角。圆柱部分的深度称为钻孔深度,见右图a。在阶梯形钻孔中,有锥顶角为120°的圆锥台,见右图b。 用钻头钻孔时,要求钻头轴线尽量垂直于被钻孔的端面,以保证钻孔避免钻头折断。
?
下图表示了三种钻孔端面的正确结构。 四、凸台和凹坑 零件上与其它零件的接触面,一般都要进行加工。为减少加工面积并保证零件表面之间有良好的接触,常在铸件上设计出凸台和凹坑。见下图所示。 其中:图(a)、(b)表示螺栓连接的支承面做成凸台和凹坑形式,图(c)、(d)表示为减少加工面积而做成凹槽和凹腔结构。 零件图——零件上的的螺纹结构
螺纹是零件上常见的一种结构,它被广泛地用于零件之间的联接,也可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作用。国家标准对螺纹的结构、尺寸、画法和标注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螺纹的形成 平面图形(三角形、矩形、梯形等)绕一圆柱(圆锥)作螺旋运动,形成一圆柱(圆锥)螺旋体。工业上,常将螺旋体称为螺纹。 在圆柱(或圆锥)外表面上所形成的螺纹称外螺纹;在圆柱(或圆锥)内表面上所形成的螺纹称内螺纹。 螺纹的加工方法很多,具体有:车制、碾压及丝锥、板牙等工具加工。内、外螺纹可以通过车削获得(如下图a),而内螺纹可以通过钻孔后攻丝获得(如下图b)。 (a)车削螺纹 (b)加工内螺纹 在加工螺纹的过程中,由于刀具的切入(或压入)构成了凸起和沟槽两部分,凸起的顶端称为螺纹的牙顶,沟槽的底部称为螺纹的牙底。刀尖的形状不同,车制出的螺纹牙型也不同,如三角形螺纹、梯形螺纹、方牙螺纹和锯齿形螺纹等。 ? 螺纹的基本要素 一、螺纹牙型 螺纹牙型是指通过螺纹轴线的螺纹牙齿的剖面形状、如三角形、梯形、锯齿形等。如下图所示的螺纹为三角形螺纹。 二、螺纹直径 螺纹直径有三种,具体如下: 1、大径——螺纹的最大直径,也称公称直径,指与外螺纹牙顶或内螺纹牙底相切的假想圆柱面的直径。代号为d(外螺纹)、D(内螺纹); 2、小径——与外螺纹牙底或内螺纹牙顶相切的假想圆柱面的直径。代号为d1(外螺纹)、D1(内螺纹); 3、中径——通过牙型上沟槽和凸起宽度相等处的一个假想圆柱面的直径。代号为d2(外螺纹)、D2(内螺纹)。 三、旋向
螺纹分左旋和右旋为分。逆时针旋转时旋入的为左旋,顺时针旋转时旋入的为右旋。工程上常用右螺纹。
?
?
? 四、 线数在同一圆柱面上切削螺纹的条数。 只切削一条的称为单线螺纹,切削两条的称为双线螺纹。通常把切削两条以上的称为多线螺纹。 五、螺距和导程螺纹相邻两牙对应点间的轴向距离称为螺距,用“P”表示。导程为同一条螺旋线上相邻两牙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用“Ph”表示。单线螺纹螺距和导程相同,如右图(a),而多线螺纹螺距等于导程除以线数,如右图(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