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对现代景观设计
的启不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上出现大量新中式、现代中式风 格的项目,大多是传统元素符号的堆砌和抄袭,现代中式外 衣下潜藏的中国式意境空间营造,却极少被人谈起和重视。 站在为今所用的角度,重新对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意境营造 进行探讨是有价值的。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空间意境的 分析,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对意境的营造手法,启发和 指导现代景观的空间及理论创作,意图借此摸索提升现代景 观空间的艺术表现力和精神品质的方法。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传统韵味,现代 景观设计
TU986 A 绪论
中国古典园林有其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 古典园林的发展和变迁过程中,融合了中国农耕文明时期的 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因素。同时,也赋予了中国古典 园林广泛而丰富的内涵。随着我国居住小区建设发展速度的 逐年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也有大幅度提升,不 再仅仅盲目追求千篇一律的欧式风格住宅。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上出现大量以新中式、现代中式风格 的项目,大多是传统元素符号的堆砌和抄袭,忽略了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认识。现代中式外衣下潜藏的中国式意境空间营 造,却极少被人谈起和重视。站在为今所用的角度,重新对 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意境营造进行探讨是有价值的,并对现 代景观设计理论的拓展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意境营造 1、意境的内涵及中国古典诗词绘画的意境 “意境” 一词在周维权的《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写道 “简单地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 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此两者的结合,即创 把自己 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 与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联想。不同的学术著作中对“意境” 的内涵解读有所不同,但是几种对意境不同的界定,都强调 意境是艺术世界,产生于创 、媒介、接收者之间。这只 是对意境概念的大致了解,而对意境的界定并不是本文的议 题。简单的说,意境的内涵就是丰富而复杂的情景关系,也 是意境内在的主要矛盾。情指 的内心世界,他的思想情 绪、欲望追求,景指 之外的自然社会的事物、事件、思 潮、活动等。广义的讲,一切艺术作品,无论是园林艺术或 是古典诗词,都应当以有无意境或意境的深邃程度而确定其 格调的高低。
由于中国的传统是文人造园,因而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与
山水画和田园诗相生相长,并同步发展的,而这两者都十分
重视神思和韵味。古典诗词处理情与景的关系,主要有以下 几种方法。触景生情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人处于一种环 境之中,或突遇某种情况,激发本来储存在胸中的某种思想 感情,凝固成诗。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登高》等都 是极好的例证。移情入境也叫移情说,就是 在创作时把 先前饱满于胸中的某种感情,外射到所描写的事物上,使所 描写的事物渗润着某种感情色彩,因而生成意境。陶渊明的 《归田园居》是很好的体现。情景相生可以说是触景生情与 移情入境的有机结合,它的特点是无论在语言文字表达上, 还是在意象的组合上,以及 希望达到的艺术效果上,情 与景都共生共息,相辅相成。杜甫笔下的《春望》处理的恰 到好处。显景隐情就是以客观世界景物的剪裁,来表达情感 的手段。北朝民歌《敕勒歌》云:“敕勒川,阴山下。天似 穹庐,茏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作 者通过所见表迖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绘画的情况也是一 样,例如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就曾漫游过名山大川,对于大 自然有深刻的感受,所以在他所作的山水画中也饱含“千岩 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这样诗一般的意 境。中国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写意,写意与写实的区别在于, 写实是还自然原貌,而不着重渗入人的主观感受。写意则不 然,虽然要顾及到自然的原貌,但却注入了人的主观感受。
两相比较,它虽不酷似自然的原貌,但却能传自然之神,所 以具有更强的自然艺术感染力。
2、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对意境的营造
用写意的手法追求“画意”
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在古代, 诗人、画家遍游了名川大山之后,要想把它移植到有限的庭 园空间,原封不动的照搬是根本不可能的,唯一的方法,就 是像绘画一样,把对自然的感受用写意的方法再现于园内。 《园冶》所说,“方壶胜境,咫尺山林”,实际上就是真实 自然山水的缩影。在《园冶》中,像这种刻意追求“画意” 的做法曾多次提及,如计成在自序中曾说,“…….合乔木 参差山腰,盘根嵌石,宛若画意,”便是一例。此外,当别 人看到他所造的园时也赞不绝口,“以为荆关之绘也”。
追求诗意
中国古典园林更加注重追求诗的意境美。许多景观都有 自己的主题,而这些主题往往又是富有诗的意境的。例如承 德避暑山庄,其中包括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这些 景就是按照各自主题和意境的不同而命名的,康熙、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