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文关怀在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体现.pdf

发布:2018-03-19约4.4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医学创新 2010 年5 月 第7 卷第13 期 MedicaI InnOvatiOn Of C1ina ,May. 2010 ,VOI. 7 NO. 13 ·109 · ·护理园地 · 人文关怀在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体现 陈莉 赵冬 汪云超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气管切开术; 呼吸道管理 人文关怀即“以人为术”,就是在生活实践中,始终体现 气3 ~ 5 次,以补偿吸痰期间的氧债。(2 )提高吸入氧浓度: 和维护人的生存权利、价值观念、道德尊严、思维方式、行为 吸痰前应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加肺泡- 肺毛细血管氧的浓 方式和情感方式等[1]。在医疗实践中由于气管切开术后护 度梯度,以提高吸痰前氧的储备,补偿吸痰时氧的不足。为 理不当,往往会引起患者恐惧、焦虑,并导致肺炎、肺不张、低 防止吸痰所致低氧血症以及患者出现的呛咳或支气管痉挛, 氧血症及气管内出血等并发症。因此,通过人文关怀式护理 可在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复合液。复合液(2% 利多卡因 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5 mI + 庆大霉素8 mI + 生理盐水 13 mI )现用现配每次5 ~ 1 人文关怀思想对术前、术后患者的心理支持 8 mI ,纯氧通气8 ~ 15 min 后吸痰。吸净气管内痰后,同时将 除非在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对意识清醒的患者术前尽可 口腔、鼻腔分泌物吸净,以减少刺激。 能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气管切开的必要性以及术后的 3 以人为本施行人性化服务,减少并发症 配合。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作为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源,再 3. 1 呼吸道的湿化 为了维持呼吸道黏液- 纤毛系统的正 加上术后不适和无法进行语言交流而易产生恐惧、焦虑、狂 常生理功能,呼吸道内必须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湿化瓶 躁等心理障碍。因此护理上更需要人文关怀,注意应用非语 内水每日更换3 次,水温保持在37 C ~ 40 C ,以减少通气时 言信息交流,注意体态姿势和手势、神态和眼神以及面部表 对气道黏膜的刺激,吸痰前10 min 用无菌注射器注入气管内 情的观察,使用会话卡的形式,满足其生理、心理、社会等方 湿化液3 ~ 5 mI 或滴入,必要时采用气管内喷药。使痰液溶 面的要求[2 ],在机械通气期间,解决感觉不适是患者的主要 解易于吸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痰痂的形成。 需要,其次有交流、生理以及心理需要,应针对患者的需要制 3. 2 加强切口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要注意对切口的护理。 订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除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定期消毒外,主要是勤于更换敷 2 以“人文关怀”理念,加强体位排痰,改进吸痰程序 料,及时彻底清除切口渗出物,保持其干燥清洁,每天更换敷 2. 1 翻身、拍背、湿化、气管内滴药、吸痰是排痰的首选步 料2 ~ 4 次,如有渗出物或吸痰时沾湿敷料随时更换。每次 骤。叩背时要按自下而上、由内到外的顺序进行,用力要适 更换内外套管都严格无菌操作,内套管每3 ~ 4 1 清洁1 次, 度,拍背时掌指微屈。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推、拉、拖,要 以免分泌物附着并凝固在套管内管壁,使内管堵塞。定时检 使患者头颈与躯干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切忌扭曲以防套管损 查气管套管固定带松紧是否适度,结扣是否安固。 伤气管和邻近血管。 3. 3 拔管前后护理 拔管前应先堵管1/ 3 ,观察24 ~ 48 1 , 2. 2 吸痰的次数 吸痰的次数越多,越易损伤气道黏膜,不 无呼吸困难,可堵管1/ 2 管腔,24 ~ 48 1 ,无呼吸困难即完全 必要的刺激只能使分泌物增多,应按需吸痰。 堵管,48 1 后无呼吸困难并能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可拔 2. 3 吸痰的方法 正确的吸痰方法可减少气道黏膜的损 管。对机械通气产生依赖,对堵管、拔管产生恐惧的,可适当 伤,而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防止医源性感染的主要措施。吸痰 延长脱机堵管、拔管时间,同时应做好心理护理,采用暗示、 时将吸引管徐徐插入内管,由浅入深,插入时不作吸引,待吸 诱导、示范(咳嗽、呼吸),鼓励患者,增强其信心。 引管达一定深度向上提取时,方可缓慢转动吸引;遇有痰液 4 在人文关怀的前提下进行护理干预 或分泌物稍停留。吸引负压以23. 3 kpa 为宜,负压过高,易 4. 1 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 有效的关怀能增 损伤气管黏膜。吸痰管选择刺激性较小的一次性硅胶管,吸 加患者对抗疾病的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让患者了解相关 引管直径为气管内管直径的1/ 2 ,吸痰时间 10 ~ 15 S/ 次。 专业知识,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配合各项具体工作。加强心 为减少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