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翼运输大巷探放水设计.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百尺第一煤业有限公司东翼运输巷掘进探放水设计
第一章设计依据
本设计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长治公司 下发《加强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的规定和指导意见》有关规定及《山 西煤销集团百尺第一煤业公司矿井地质说明书》水文地质资料, 对东翼运输大巷进行探放水设计。
第二章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该巷道位于主井南部,布置巷道的方位角为90。,设计总长 度为400m,巷道采用25号“U”型钢进行支护,要求净宽为3.2m , 净高为2.8mo
二、周边矿井
该巷道东部为原壶关县百尺镇山上村井屹脊煤矿(已关闭), 南部为原长治县井览道煤矿(已关闭),西部为原长治县丰盛煤矿
(已关闭),北部为原壶关县西柏林天神山煤矿(已关闭)o其井 田内均有采空区存在。
第三章水文地质特征
本区属沁水复式向斜东翼与太行复式背斜西翼的过渡区,晋 获褶断带的东侧。区域构造线方向与地层总体走向一致,即北北 东向。井田内地层总体呈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在此基础上发育 次一级宽缓的褶曲。区内大面积黄土覆盖,区内4条褶曲构造分 述如下:
Si向斜:总体形态为轴向北偏东10-60°向斜构造,向西倾伏, 两翼倾角平缓一般4-6°,仅原西山煤矿一带两翼变陡局部达20° , 此向斜构造贯穿全区。
S2背斜:轴部由ZK4号钻孔西侧经过,向北延伸约100m左 右尖灭,倾角平缓,一般为4-8° ,轴向北偏东20—30%
S3向斜:轴向近南北向,轴部由原五谷山煤矿西部北西向延 伸至原天神山煤矿并尖灭。两翼平缓,倾角一般2—4%
S4背斜:轴向为北偏东10—30°的背斜构造,总体产状向西 倾伏,两翼平缓,倾角一般为2—6%
井田内南部有两条正断层,即F1、F2,均为原矿方井巷生产过 程中揭露。
Fi正断层走向近东西,长约340m,倾角向南,倾角70% 南盘下降,北盘上升。断距1—4m0
F2正断层走向近东西,长约640m ,倾角向南,倾角72% 南盘下降,北盘上升。断距2—5mo
此外区内以往及本次工作中未发现岩浆侵入现象。井田内构
造属简单类型,为一类。
二、陷落柱及岩浆岩 已探明在井田南部有一陷落柱。
井田内外无岩浆岩侵入,对本区地层、煤层无影响,井田内 构造属简单类型,为一类。
煤层
煤层
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一段下部,上距K2标志层
0.95-12.05m ,平均3.85m0煤层一般不含夹肝,局部夹1层夹
石干,厚度变化不大,层位稳定。煤层厚度3.00?4?65m ,平均厚度 3.85mo区内15号煤层开采历史悠久,采空区分布较多,剩余保 有储量基本赋存于北部原开花山煤矿一带,西部原西山煤矿一带, 及井田东部南村、曹家沟村一带。井田东北部存在煤层剥蚀区。
该煤层顶板岩性以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底板岩性以
灰黑色泥岩、砂纸泥岩、灰色含铝泥岩为主,局部粉砂岩。
U!水文地质特征
U!
水文地质特征
井田位于沁水煤田东南部,太行山块隆西缘,晋获褶断带东 侧。区内地势为西高东低。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中低山区。最高 标高1207m ,最低标高975m ,相对高差232mo井田水系均为 季节性洪流沟谷。
(-)主要含水层特征
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含水层
区内第四系一般为透水不含水层,含水层主要为局部较大沟
谷底部的全新统砂砾石层。含水层厚度因地而异,水位埋深较浅, 一般富水性较弱,水质较好,水位及水量季节性变化大。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及砂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在井田内部分地段埋深较大,含水层层间为厚度不
等的泥岩类隔水层,相互间水力联系较弱,地下水具承压性,局 部地段为潜水。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一般含水层岩溶及裂隙不 够发育,富水性弱。据本矿生产矿井资料,该矿矿井漏水水源来 自顶板裂隙水,漏水量不大,一般日涌水量100m3/do
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含水层
本区奥灰岩溶含水层埋深大,以上马家沟组一段下部灰岩岩 溶裂隙较为发育,富水性较强。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以东部区域岩 溶水的侧向补给为主,岩溶水域在辛安泉范围。据以往区域岩溶 水资料及近年来岩溶水位总体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分析,区内主 要奥灰岩溶含水层水位标高在651 ~ 655m左右。
(二)主要隔水层
本溪组及太原组底部泥岩类隔水层
该隔水层位于15号煤之下,岩性为泥岩、铝土质泥岩等, 岩石裂隙一般呈闭合状且不发育,平均厚度约13m ,正常情况下 在15号煤与奥陶系之间可起到良好的隔水作用。
(三)构造对地下水的影响
井田内发育背斜、向斜构造,此构造特征对区内地下水的运 动、富集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也将使井田不同地段的富水性产 生明显差异。
井田水文地质类型
井田水文地质类型
本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以下简称 “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六个分类依据,对15号煤层分 别评述如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