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产后抑郁症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物理治疗 物理疗法相对于药物相比,具有无副作用、依赖性疗效显著的特点。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 这种物理疗法是通过微电流刺激大脑,能够直接调节大脑分泌一系列有助于改善抑郁病症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它通过提高5-HT的分泌量,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强神经细胞活动的兴奋性,从而起到缓解个体抑郁情绪的效果。通过促进分泌具有镇静作用的内啡肽,能够使患者保持一种放松、舒适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更好地缓解之前消极、沮丧的情绪状态。另外通过对患者脑电波的改善和各项生理指标的改善,起到对抑郁患者的各项躯体症状的改善作用。 4.电休克治疗 抑郁症患者应严防自伤和自杀,对于自杀观念 强烈者应用电休克可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待病情稳定后再用药物和巩固。 治疗原则 1.综合治疗原则:当前治疗PPD的三种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已有众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综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的任何一种治疗。 2.全病程治疗原则:PPD为高复发性疾病,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分为:急性期(推荐6~8周)、巩固期(至少4~6个月)和维持期(首次发作6~8个月,2次发作至少2~3年,发作3次及以上则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三期。 3.分级治疗原则:轻度抑郁发作可以首选单一心理治疗,但产妇必须被监测和反复评估,如果症状无改善,就必须要考虑药物治疗;中度以上的抑郁发作应该进行药物治疗或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并建议请精神科会诊;若为重度抑郁发作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能自理或出现自杀及伤害婴儿的想法及行为时,务必转诊至精神专科医院。 4.坚持以产妇安全为前提原则:对PPD患者,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产妇的安全。如果症状严重或非药物治疗无效,应立即进行药物治疗。 5.保证婴儿安全原则:迄今为止,美国FDA和我国CFDA均未正式批准任何一种精神药物可以用于哺乳期。所有的精神科药物均会渗入乳汁,婴儿通过母乳接触药物后对发育的远期影响尚不清楚。因此原则上尽量避免在哺乳期用药,若必须在哺乳期用药,应采取最小有效剂量,以使婴儿接触的药量最小,而且加量的速度要慢。鼓励母乳喂养,以便提高新生儿的免疫能力。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受到许多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及妊娠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孕妇的精神关怀,了解孕妇的生理特点和性格特点,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及时接触致病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孕期和分娩过程中,多给一点关心、爱护,对于预防产褥期抑郁症具有积极意义。 1.加强围生期保健,利用孕妇学校等多种渠道普及有关妊娠、分娩常识,减轻孕妇对妊娠、分娩的紧张、恐惧心情,完善自我保健。 2.对有精神疾患家族史的孕妇,应定期密切观察,避免一切不良刺激,给予更多的关爱、指导。 3.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充满爱心和耐心,尤其对产程长、精神压力大的产妇,更需要耐心解释分娩过程。 4.对于有不良分娩史、死胎、畸形胎儿的产妇,应向她们说明产生的原因,用友善、亲切、温和的语言,给予她们更多的关心,鼓励她们增加自信心。 产后抑郁症的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约70%患者于1年内治愈,但再次妊娠有20%复发率。其下一代的认知能力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产后抑郁症 陈亚萍 马亚丽 概 述 产后抑郁症(PPD)是临床妇产科最为常见的产后并发症,通常在产妇分娩后7 d内出现轻度的情绪低落或抑郁以及在第2~6周内发生较严重的情绪抑郁。该病以初产妇居多,可达到近70%,由于初产妇没有经验,产后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低落、抑郁等情况,进而出现失眠、健忘等,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影响与危害,也可对婴儿情感、认知等发育形成不利影响。 处在产褥期的女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时期 , 尤其以产褥期抑郁症较常见。产后抑郁症又被叫做产后忧郁症 , 一般是指女性在生产完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抑郁症 , 一般的症状有 :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产后抑郁症患者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妊娠因素、分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产妇在经历分娩后,往往会出现一些生理性的躯体及精神方面的改变,此时容易与PPD的相关临床表现混淆,因此要注意甄别。 1.睡眠障碍:产妇大多数都会存在睡眠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照顾、喂养婴儿所致。如果有人帮助其照顾婴儿,避免婴儿的吵闹,正常产妇则可以安然入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