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阶段9 储位管理与货位分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节 仓储作业管理 一、货物保管场所的规划 分区分类规划是指按照库存物品的性质(理化性能或使用方向)划分出类别,根据各类货物储存量的计划任务,结合各种库房、货场、起重运输设备的具体条件,确定出各库房和货场的分类储存方案 (一)分区分类规划的方法 1、按物品的种类和性能进行分区分类 2、按库存物品的发往地区或按货主的不 同进行分区分类 3、按商品的危险性质进行分区分类 4、按方便作业和安全作业进行分区分类 (二)分区分类规划的原则 1、存放在同一货区的物品必须具有相容性。 2、保管条件不同的不应混存。 3、作业手段不同的不应混存。 4、灭火措施不同的绝不能混存。 二、货位管理计划 进入仓库中储存的每一笔货物在其理化性质、来源、去向、批号、保质期等各方 面都有独自的特性,仓库要为这些物品确定一个合理的货位,既要保证保管的需要,更要便于仓库的作业和管理,仓库需要按照物品自身的理化性质与储存要求,根据分库、分区、分类的原则,将物品固定区域与位置存放,此外还应进一步在定置区域内,依物品材质和型号规格等系列,按一定顺序依次存放,并进行定位管理,以保证“规格不串、材料不混、先进先出”。 (一)货位管理的基本步骤 1.确定储存条件 2.规划储存空间 3.确定位置作业方式 4.进行货位编码 5.货位管理维护 6.检查改善 3、货区布置的基本思路 1)根据货物特性分区分类储存,将性质相近的物品集中存放。 2)将单位体积大、单位质量大的物品存放在货架底层,并且靠近储库区和作业通道。 3)将周转率大的物品放在储库装卸搬运最便捷的位置。 4)将同一供应商或同一客户的物品集中存放,以便于进行分拣配货作业。 4、货区布置的形式 货区布置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仓库平面和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物品保管质量,方便近出库作业,从而降低物品的仓储成本。 1)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是指对货区内的货垛、通道、垛间(架间)距、收发货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并正确处理他们的相对位置。平面布置时主要依据库存各类物品在仓库中的作业成本,按成本高低分为A、B、C类,A类物品作业量大,应占据作业最有利的货位,B类次之,C类再次之。 平面布置的形式可以分为垂直式和倾斜式。 垂直式布置是指货垛或货架的排列与仓库的侧墙相互垂直或平行 具体包括①横列式布局 ②纵列式布局 ③纵横列式布局 ①横列式 ②纵列式 ③纵横式布局,是指在同一保管场所内,横列式布局和纵列式布局兼而有之,可以综合利用两种布局的优点。如下图所示。 倾斜式布布置是指货垛或货架与仓库的侧墙或主通道成60°、45°或30°夹角。具有包括货垛(架)倾斜式布局和通道倾斜式布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