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资料-概化理论.docx

发布:2017-02-01约1.7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概化理论【本章综述】本章主要阐述概化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基本概念。【考点分布】概化理论单选多选简答综合总分2009年6422011年5022012年6122013年742【复习建议】这章的内容同学们把握概化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基本概念。一、测验情境关系说a. 在不同的测验情境关系下,误差的结构不同,误差量也不同。b. 测验情境关系是指测量目标与各测量侧面所组成的一种关系结构。 测量目标:通过用测量数据描述的那些实体。测量侧面:除了测量目标的方差之外,其余的都是误差,这些误差的来源统称测量侧面。c. 测验情景关系中的测量目标、侧面以及侧面的水平都会发生变化,它们变化会产生误差来源,改变测验误差的大小、真分数的种类以及测验信度,同时分数的解释范围也会变化。二、方差分量的估计概化理论运用实验设计与方差分析技术,对心理与教育测量中产生的总变异进行分解。方差分量估计是进行概化理论分析的关键,因为要得到D研究的相关统计量,如概化系数、可靠性指数等都依赖于G研究所估出的方差分量。与其它统计量一样,概化理论下估计出的方差分量受限于抽样,不同的抽样样本所估计的方差分量可能不一样。三、G研究与D研究1. 研究者设计的测验情境关系及用一定方法采集的测验数据就被称为测验的观察领域。G研究的目的是要定量估计观察领域中测量目标的方差以及各个测量侧面所产生的测量误差方差,它采用的方法是方差分量分析法。它要分解总体方差,把数据分为三类方差:第一类是测量目标主效应方差,第二类测量侧面主效应方差,第三类是各种交互效应方差。2.D研究也称作决策研究,D研究的目的是利用G研究的结果数据,在原设计的测验情境关系范围之内,分析比较各种可能的测验方案。测验工作者可以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可能的实施条件优选实际测验方案。D研究最终提供的是各测验方案下的测验误差估计值。3.D研究给出了两个比较优劣的误差指标:一个叫做相对误差方差(是所有与测量目标有关的交互效应方差之和),一个叫绝对误差方差(是除测量目标效应方差之外的所有方差之和)。4.D研究进一步给出了测验精度的两个综合指标:一个是衡量常模参照性测验质量的概化系数,一个是目标参照性测验质量的可靠性系数,分别称作G系数和ψ系数。G系数是测量目标效应方差与测量目标效应方差加相对误差方差之和的比,它是对常模参照测验分数稳定性程度的度量。ψ系数是测量目标效应方差与总效应方差之比,它是对目标参照性测验分数稳定性和一致性两种程度的度量。四、概化系数与可靠性系数1.用相对误差的估计出来的信度系数是概化系数或G系数,是测量目标的有效变异占有效变异与相对误差之和的比值。2.用绝对误差估计出来的信度系数是可靠性系数或φ系数,是测量目标自身的分数变异在全体分数变异中所占的比率。概化系数和可靠性系数代表了测验信度的高低,它们分别表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中的信度水平。3.随机误差由测量目标自身的稳定性以及各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引起,系统误差则由各个测量侧面引起。概化系数和可靠性系数的开方等于实得分数与其真实水平之间的相关,其值越高,则测验的信度就越高。【课后习题讲解】1. 在测量研究中,强调对测验情境关系进行考察的心理测量理论是( )。A. 经典测量理论 B. 项目反应理论C. 概化理论 D. 测验等值理论2. 在概化理论中,与经典测量理论中真分数模型的概念最接近的是( )。A. 全域分数 B. 概化系数C. 可靠性指数 D. 信噪比3. 概化理论采用方差分析法分解测量数据的总体方差,通常把数据总方差分解成( )。A.目标主效应方差B.测量侧面效应方差C.各种交互效应方差 D.相对误差与绝对误差的方差在紧张的复习中,中公考研提醒您一定要充分利用备考资料和真题,并且持之以恒,最后一定可以赢得胜利。更多心理学考研复习资料欢迎关注中公考研网。 点这里,看更多心理学资料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 查看更多心理学考研辅导资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