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某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设计_secret.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东**大学
非笔试课程考核报告 2007 至 2008 学年 第 2 学期
考核科目: 基础工程(含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
提交日期: 2008 年 7 月 11 日
报告题目: 某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设计(Winkler模型)
姓 名 学 号 年 级 2007级 专 业 结构工程 所在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某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一、设计资料
1、某建筑物为7层框架结构,框架为三跨的横向承重框架,每跨跨度为7.2m;边柱传至基础顶部的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分别为:Fk 2665KN、Mk 572KN?M、Vk 146KN,F 3331KN、M 715KN?M、V 182KN;中柱传至基础顶部的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分别为:Fk 4231KN、Mk 481KN?M、Vk 165KN,F 5289KN、M 601KN?M、V 206KN。
2、根据现场观察描述,原位测试分析及室内试验结果,整个勘察范围内场地地层主要由粘性土、粉土及粉砂组成,根据土的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共分为7层,具体层位及工程特性见附表。勘察钻孔完成后统一测量了各钻孔的地下水位,水位埋深平均值为0.9m,本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3、根据地质资料,确定条基埋深d=1.9m;
二、地质剖面图
三、弹性地基梁(Winkler地基)内力计算
1、确定相关系数
基床系数 黄土;混凝土 弹性模量;
基础梁宽度,,惯性矩
2、柔度系数和特征长度的计算
;
。
3、条基的尺寸
4、确定基础梁的类型
划分标准1.无限长梁 — 荷载与两端的距离都大于
2.有限长梁 — 荷载与一端的距离大于,与另一端的距离小于
3.短梁 —— 荷载与两端的距离都小于
5、内力计算方法
将实际荷载转化成几种荷载单独作用的情况,再叠加到一起。
实际荷载作用=仅有作用时,即图1:
+仅有作用时,即图2:
+仅有作用时,即图3:
+仅有作用时,即图4:
+仅有作用时,即图5:
+仅有作用时,即图6:
+仅有作用时,即图7:
+仅有作用时,即图8:
据荷载作用位置,结合划分标准判断出各种荷载单独作用时基础梁均为有限长梁
6、内力计算
①图1所示荷载作用时基础梁的内力计算:
表格 1
截面 距离 反力系数 剪力系数 弯矩系数 A 0 0 1.2663 809.23 0 0 0 0 B 2.0 0.3846 0.9682 620.2 0.3574 1190.5 0.0735 1273.1 BC跨中 5.6 1.0769 0.4304 275.7 -0.0957 -318.8 -0.1195 -2069.9 C 9.2 1.7692 0.0086 5.5 0.0706 235.2 -0.1149 -1991.2 CD跨中 12.8 2.4615 -0.0191 -12.2 0.0079 26.3 -0.0585 -1013.3 D 16.4 3.1538 -0.0636 -40.7 0.0425 141.6 -0.0162 -280.6 DE跨中 20.0 3.8462 0 0 0 0 0 0 E 23.6 4.5385 0 0 0 0 0 0 F 25.6 4.9231 0 0 0 0 0 0
②图2所示荷载作用时基础梁的内力计算:
表格 2
截面 距离 反力系数 剪力系数 弯矩系数 A 0 0 -1.7785 -47.0 0 0 0 0 B 2.0 0.3846 -0.7980 -21.1 -0.4902 -67.4 -0.0373 -26.7 BC跨中 5.6 1.0769 0.2542 6.7 -0.5999 -82.5 0.4728 338.1 C 9.2 1.7692 0.4009 10.6 -0.3411 -46.9 0.1407 100.6 CD跨中 12.8 2.4615 0.2445 6.5 -0.1128 -15.5 -0.0095 -6.8 D 16.4 3.1538 0.0880 2.3 -0.0013 -0.2 0.0427 30.5 DE跨中 20.0 3.8462 0 0 0 0 0 0 E 23.6 4.5385 0 0 0 0 0 0 F 25.6 4.9231 0 0 0 0 0 0
③图3所示荷载作用时基础梁的内力计算:
表格 3
截面 距离 反力系数 剪力系数 弯矩系数 A 0 0 -0.0654 -66.5 0 0 0 0 B 2.0 0.3846 0.0086 8.7 0.0050 26.4 -0.0010 -27.5 BC跨中 5.6 1.0769 0.3597 36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