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局全年工作汇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机局全年工作汇报
XX年,市农业机械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兴机富民”为总抓手,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 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 实工作,全市农机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到年末,全市农 机总动力达到万千瓦,比XX年增长3%;农机总值达到亿元, 比XX年增长5%;主要农作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9%,比 XX年提高1个百分点。XX年4月,市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全 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县。今年以来工作亮点:
一、抓好农机监理与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增强农机安全监管能力。
按照区域和农机保有量,在全市设立了 6个农机监理中队。 各中队负责做好辖区内的3-4个镇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实施网格化监管,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管的长效机制,有效 地促进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充分调动各中 队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农机监理站与每个监理中队签订了 《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同时制定了对各中队的考核、奖 励办法,实行中队的考核同辖区内的“三率”挂钩,调动 中队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完善村级农机服务组织,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在 全市选聘1000名具备一定的农机专业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的村级农机安全协管员,协助镇做好拖拉机挂牌、年检和
驾驶员办证等业务工作。村级协管员充分利用早晚的时间, 对全村机主登门服务,使机主不出村,就能办理年检、挂 牌等有关手续,深受农机手欢迎。
三是投入移动式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测设备,对拖拉 机安全技术状态实施机械检测,主要对拖拉机的动力性、
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噪声、污染排放等状况进行 检测,为农机管理提供公正的、科学的数据,改变以往靠 “眼看、耳闻、手摸”的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提高了拖 拉机的安全技术状态。抽调骨干力量组成的农机年检小组 携带检测设备深入村镇,对参加年检的农业机械的安全技 术性能,逐台进行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拖拉 机的技术状态,消除了事故隐患。同时实施服务中心下移,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简化有关手续,推行现场办公,促 进了农机年检工作。3月在金口镇村举行了 “X X年农业机 械年检现场会”,仅一个村去参加年检的拖拉机就达15 0余 台,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XX年,全市新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196 0台, 年检万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率和年检率均达到91%, 驾驶员持证率达到9 2%,年内没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 全市农机重特大安全事故率始终控制在%。以内。由一名党 委副书记具体靠上抓本系统内部安全管理,年内没有发生 一起安全事故。
二、加强农机培训机构规范化建设,抓好农机技术培 训工作
一是加强学校的规范化建设。XX年根据农业部制定的 《全国县级农业机械化学校章程》,对农机化学校的教学、 后勤、物资设备管理等制订了实施细则,建立健全了各项 规章制度,实现了 “人定岗,岗定责”,使农机化学校的各 项工作有章可循,顺利进展。规划建设了拖拉机驾驶员场 地驾驶培训专用教练场,指定了道路驾驶培训行车线路, 确保了农机培训的安全。加强驾驶员档案管理,驾驶员一 入校就建立完整的档案,培训完成后签培训记录。
二是注重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继续再教育,更新 教师知识结构。XX年3月参加了农业部在河南洛阳组织的 农机化教师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机 维修技师资格证书。9月份参加了市农机局培训处组织的农 机化教师教学观摩交流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是加大新型农民(农机)科技培训力度,为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新型农民农机培训是新型农民培训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机培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新型农民农机培训紧密结合农机合作社、农机维修从业人 员和农机大户,对他们加以培训和引导,为广大农村培养 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机队伍。促 进农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四是改变培训模式采取灵活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 培训,方便群众,积极送教下乡。在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和 新型农民培训过程中,市农机化学校积极结合农村和农民 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做到点面结合,理论与 实践结合方式,根据各乡镇的机具数量和实际情况,积极 送教下乡。发放相关资料,深入到田间地头,采取重点讲 解、现场提问、互相讨论、手动操作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 行培训,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授课效 率和质量,受到广大农民一致好评。
XX年培训拖拉机驾驶员12 11人,农机专业技能培训 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6人,新型农机人才培训385 人,举办短训班20期,短训人数达6000人次,所有培训 合格率均达到100%。
三、扎实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市农机化水平大 幅度提高
购机补贴工作事关农民切身利益,是政府“支农、惠 农”政策的具体体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