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2024学年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发布:2025-03-27约9.93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3-2024学年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科研人员研究核质互作的实验过程中,发现T-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玉米可被显性核恢复基因Rf2(R基因)恢复育性,T-URF13基因(T基因)表示雄性不育基因,其作用机理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线粒体的内外均有核糖体分布

B.细胞中R基因和T基因均成对存在

C.R基因通常不会通过父本传递给下一代

D.核(质)基因型为Rr(T)的个体自交,后代中出现雄性不育的概率是1/2

2.某人从未感染过甲型H7N9流感病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感病毒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浆细胞可以接受流感病毒的刺激,使其分泌特异性抗体

C.一旦甲型H7N9流感病毒侵入该人体,记忆B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

D.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流感病毒,不能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流感病毒

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

B.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引人其天敌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

C.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及雾霾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D.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组成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现存的东乡野生稻具有耐冷基因,因此具有较强的耐冷性。可利用东乡野生稻对普通栽培稻进行改良,选育出耐冷的栽培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栽培稻之间的基因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B.东乡野生稻较强的耐冷性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C.利用东乡野生稻台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东乡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耐冷基冈频率发生改变

5.除去番茄未成熟花的雄蕊,再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不处理则花蕾凋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所结无子番茄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B.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生长

C.生长素可以诱导植物体中有机物的分配

D.生长素溶液浓度过大也会导致花蕾凋落

6.为了研究线粒体RNA聚合酶的合成,科学家采用溴化乙啶(能专一性抑制线粒体DNA的转录)完成了下表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实验组

用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

链孢霉线粒体RNA聚合酶含量过高

对照组

用不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

链孢霉线粒体RNA聚合酶含量正常

A.线粒体DNA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B.RNA聚合酶可与DNA上的特定序列结合,驱动转录过程

C.由实验可知,线粒体RNA聚合酶由线粒体DNA控制合成

D.由实验可知,线粒体DNA转录的产物对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作用

7.某果蝇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均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无突变和迁人迁出,无自然选择;B的基因频率为p,b的基因频率为q,且2pqp2q2。几年后环境变迁,BB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BB、Bb、bb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是()

A.②③④ B.③②① C.①②④ D.③④①

8.(10分)榕树隐头花序(俗称榕果)的苞片可以防止小蜂进入其内产卵。传粉榕小蜂能撕咬并钻过苞片进入榕果产卵,并帮助榕树传粉。杨氏榕树金小蜂通常利用传粉榕小蜂咬出的通道才能进入榕果并完成产卵。科研人员研究榕果内的不同种类的产卵小蜂对榕果种子产量以及它们后代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榕果内产卵小蜂的种类

榕果内种子数量

传粉榕小蜂后代数量

杨氏榕树金小蜂后代数量

传粉榕小蜂

5.5

408.5

0

传粉榕小蜂和杨氏榕树金小蜂

10.0

10.5

80.7

A.杨氏榕树金小蜂与传粉榕小蜂体型可能相似

B.杨氏榕树金小蜂进入榕果内产卵有助于榕树传粉

C.榕果内传粉榕小蜂比杨氏榕树金小蜂的竞争力强

D.传粉榕小蜂与榕树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

二、非选择题

9.(10分)人类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并且分别由B、b和A、a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一个为伴性遗传病,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根据该遗传系谱图分析,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