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小石潭记》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说课稿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本文以作者游览小石潭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绘了一幅清新幽美、孤寂凄凉的山水画卷。课文以生动的笔墨、丰富的想象力,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教学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解读文言文,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2.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3.思想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4.文化传承意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并背诵《小石潭记》中的关键句子,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②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在山水之间的感悟和哲理。
2.教学难点,
①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②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③深入分析作者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中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④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书包、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文言文朗读音频、课文原文电子文档、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教学手段:PPT演示文稿、互动式白板教学、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利用多媒体展示小石潭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
3.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小石潭的背景和作者柳宗元。
4.提问:大家有没有读过柳宗元的其他作品?你们对柳宗元有什么了解?
5.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字形的准确性。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经过。
3.解释重点文言字词,如“清幽”、“凄清”等,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4.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山水之间的感悟和哲理。
5.讨论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①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②作者为什么会对小石潭产生如此深刻的情感?
③小石潭的景色对作者有什么影响?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10分钟)
1.教师提问:柳宗元在文中提到“凄清”,这个词有什么特殊含义?
2.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凄清”的含义,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心情。
3.提问: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题,你会怎么写?
4.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强调文章的主题。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心态变化,如从兴奋到失落,探讨作者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3.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篇文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4.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强调文章的启示。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去欣赏和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
①背诵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②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篇关于自然之美的短文。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柳宗元集》:通过阅读柳宗元的其他作品,如《江雪》、《渔翁》等,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柳宗元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永州八记》:这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通过阅读这一系列文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作者在山水之间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古文观止》:这是一部收录了我国古代优秀文言文的选本,其中收录了柳宗元的多篇作品,有助于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搜集柳宗元的生平事迹,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对作品创作的影响。
-分析柳宗元作品中的自然景观描写,探讨其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
-对比《小石潭记》中的山水描写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中山水描写的异同,探讨山水文学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