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骨料含泥量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ocx
1原材料
1.1胶凝材料主要技术参数
试验用P?O42.5级水泥技术参数见表1。矿粉的等级是S95,密度为2940kg/m3,比表面积为432m2/kg,需水量比为0.962。粉煤灰是Ⅱ级灰,密度为1970kg/m3,需水量比为0.944。
表1试验用P?O42.5级水泥技术参数
1.2骨料主要技术参数
1.2.1粗骨料的技术参数
粗骨料的技术参数见表2。
表2粗骨料的技术参数
1.2.2细骨料的技术参数
将机制砂与细砂混合形成混合砂,混合的比例为8∶2。将混合砂装满压砂桶,用72kN压力压实,测得1L的质量为1.984kg,计算出混合砂的紧密堆积密度为1984kg/m3。用4.75mm筛子筛分混合砂后测得大于4.75mm的颗粒的质量为0.198kg,计算出混合砂的含石率为10%,测得混合砂的含水率为1.7%。
2C3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经计算C3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见表3。
表3C3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kg/m3
3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
根据以上配合比进行试配,含泥量为5%细骨料配制的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实际用水量为170kg,外加剂的用量为6kg,水泥混凝土包裹性良好、浆体不分离、石子不沉底、表面有亮光、黏度适中、不离析、不抓地、不扒底,没有出现分层和浮浆现象,坍落度和扩展度均控制在设计范围内,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向细骨料加泥,使细骨料含泥量达到10%,进行试配,实际用水量为170kg,外加剂的用量为8.7kg,水泥混凝土包裹性良好、浆体不分离、石子不沉底、表面有亮光、黏度适中、不离析、不抓地、不扒底,没有出现分层和浮浆现象,经过1h坍落度和扩展度损失小。
通过向细骨料加泥,使细骨料含泥量达到15%,进行试配,实际用水量为171kg,外加剂的用量为9.5kg,水泥混凝土包裹性良好、浆体不分离、石子不沉底、表面没有亮光、黏度适中、不离析、不抓地、不扒底,没有出现分层和浮浆现象,经过1h坍落度和扩展度损失大。
通过向细骨料加泥,使细骨料含泥量达到20%,进行试配,实际用水量为172kg,外加剂的用量为10.3kg,水泥混凝土包裹性良好、浆体不分离、石子不沉底、表面没有亮光、混凝土比较黏,经过1h坍落度和扩展度损失大。
通过试验可知,细骨料含泥量小于5%时,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没有变化,这是因为按照砂子的标准0.075mm以下的成分被定义为泥,这些成分含有磨细的石粉或者砂粉,不溶于水,细骨料中的实际含泥量较低,因此对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影响比较小。细骨料含泥量为10%时,由于可溶于水含泥量较高,吸收一定量的水分,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变差,外加剂的掺量增加;细骨料含泥量为15%、20%时,由于可溶于水含泥量较高,吸收一定量的水分和外加剂,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变差,外加剂的掺量增加。
4水泥混凝土的强度
按照已确定的配合比进行重复试验,将其做成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试块并对其做各龄期的抗压强度检测,验证该配合比下含泥量对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到,采用以上原材料和配合比试配成的C30水泥混凝土,10%含泥量以下的水泥混凝土试件,其抗压强度全部能够达到设计要求;10%含泥量以上的水泥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急速下降,这是因为除去被定义为泥的磨细的石粉或者砂粉,含泥量也超过了标准规定的3%。
表4C30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5结论
在水泥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随着细骨料含泥量的增加,其对外加剂吸附越来越大,外加剂的用量也越来越高,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变大,工作性能变差。泥包裹在细骨料表面,湿泥失去水分后,大大降低了细骨料与水泥之间的界面黏结力,形成结构薄弱区,使水泥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同时泥的比表面积大,增加拌和用水量和水泥的用量,导致水泥混凝土的干缩,使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