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园林植物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doc

发布:2018-08-31约8.52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植物遗传学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 遗传学: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遗传:有性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同种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不同个体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基因型: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总和,这些物质具有与特殊环境因素发生特殊反应的能力,使生物体具有发育成性状的潜在能力。 表型: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在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发育成具体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生物器官中的“泛子/泛生粒”;遗传就是泛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和表现 个体发育:生物的性状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渐形成的,这就是个体发育的过程。 细胞分化:在一个生物体的生命周期中,形态逐渐发生变化,这就是细胞分化的过程。 形态建成:指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美协调的个体的过程 阶段发育的基本规律:顺序性、不可逆性、局部性 2. 简述基因型和表现型与环境和个体发育的关系。 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 表现型 基因型 外界环境条件作用 (外因) 3. 简述生物发育遗传变异的途径。 (1)基因的重组和互作:生物体变异的重要来源 (2)基因分子结构或化学组成上的改变(基因突变) (3)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4)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改变 4. 简述观赏植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作用。 1)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2)园林植物变异的多样性(多方向、易检测、可保留); 3)园林植物栽培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4)保护地栽培; 5)生命周期相对较短。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1 细胞 1 组成: 细胞壁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器 细胞核 叶绿体 线粒体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液泡 溶酶体 中心体 细胞的重要性: 1)结构单位——形态构成,细胞的全能性 2)功能单位——新陈代谢,生命最基本的单位 3)繁殖单位——产生变异的基本单位 2 类型 根据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将生物分为 非细胞生物:包括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 细胞生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 根据细胞核和遗传物质的存在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 原核生物 (无丝分裂 ,转录,翻译在同一地点) 如:细菌、蓝藻(蓝细菌) 真核生物 (有丝分裂,转录,翻译不在同一地点) 如: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真菌、高等植物、动物、人类 2.2 染色体 1染色体的结构 染色体 主要由 DNA、蛋白质、 RNA 组成。 (重点)典型染色体由着丝粒、长短臂、端粒和随体构成。 2染色体数目是物种的特征,相对恒定;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2n),配子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n)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内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双亲。 形态结构上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重点)3 四级结构模型 1. 核小体( DNA + 组蛋白) 初级结构 2. 螺线管 ( 核小体 +连接丝 ) 二级结构 3. 超螺线管(螺线体) 三级结构 4. 染色体(超螺线体) 四级结构 2.3 细胞分裂 (一)有丝分裂过程 先是细胞核分裂,即核分裂为两个;后是细胞质分裂,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 1)前期 前期:细胞核内出现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以后逐渐缩短变粗,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核仁和核膜逐渐模糊不明显,出现纺缍丝 。 两消失:核仁、核膜 两出现:纺锤丝、染色体 2)中期 各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排列在纺锤体中间的赤道面上。着丝粒与纺锤丝相连。 染色体具有曲型的形状,因此是鉴别和计数的好时期。 3)后期 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各条染色体单体各成为一个染色体,由纺锤丝拉向二极。 4)末期 在两极围绕着染色体出现新的核膜,核仁重新出现。一个细胞内形成两个子核,接着细胞质分裂,在纺锤体的赤道板区域形成细胞板,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又恢复为分裂前的间期状态。 第三章 1、基因: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具有功能的特定核苷酸顺序的DNA片段,是贮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基因可以突变,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2、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是由突变造成的许多可能的状态之一。 3、分离律的实质:杂交种的体细胞在形成性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产生两种不同类型、数目相等的配子。 4、分离假说验证方法:?测交法?自交法?花粉测定法 5、分离律实现的条件: 1 二倍体,性状区分明显,显性作用完全 2 减数分裂正常,配子的生活力相等 3 配子形成合子机率均等 4 合子发育正常 5 分析的群体足够大 1.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1.完全显性:表现亲本之一性状 2.不完全显性:不同于任何一个亲本 3.超显性:表现型超过亲本 4.并显性(共显性):AB血型 5.镶嵌显性:同时表现父、母本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