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籍管理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学学籍管理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指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中系统分析阶段的各项活动和方法,应用系统思想和系统科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工作的方法与技术。
系统分析阶段的目的,就是按照系统规划所定的某个开发项目范围内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即根据系统规划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尽可能弄清楚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调查原信息系统的资源,输入,处理和输出,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也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为下一阶段进行物理方案设计,解决“怎么做”提供依据。因此,这个阶段又称逻辑设计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系统详细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2.1系统调查
系统初步调查中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与**中学的教师,尤其是与学籍管理处的教职工进行交流,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经过调查研究,中学的基本情况为:
本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教务处、总务处、党团支部、政教处、教研处五大部门。各部门分别针对各自管辖范围进行具体管理,并向校长负责。在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籍管理和培养方向是至关重要的。
从学校的行政管理和职能分工角度,得出了组织结构图。
中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1)学校现行的学籍管理方式仍为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传统手工处理方式。学籍信息管理没有完全科学化、规范化、处理速度较慢,因此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
(2)学校领导对整个学校的学生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因此不能适时指导教学方向,以至影响教育质量。
(3)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少,信息渠道单一,不利于协调工作,容易出错。
因此,我想通过建立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使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促使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正确性,使学校的信息流程和流向清晰化、合理化,第一时间把握学生信息,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2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系统分析阶段的第二项活动。此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明确系统的目标、规模与功能,对系统开发背景、必要性和意义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开发系统的初步方案与计划。可行性研究是对系统进行全面、概要的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新系统设计方案有以下三个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采用MS Windows 98作为操作平台。数据库开发平台选用Ms Visual Foxpro 6,该数据库管理系统在MS Windows 98和MS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上都能运行,并提供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复制功能,可代替现有系统单据数据的手工传递工作,降低出错率,提高数据的可用性。本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平台也选用Ms Visual Foxpro 6,这是目前数据库应用软件的主流开发平台。
经济可行性:
采用新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可取代原系统的单据手工传递工作,减少人工开支,节省资金,并且可大大提高信息量的取得,缩短信息处理周期,提高学生信息的利用率,使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营运可行性:
本系统操作简单,易于理解,只需通过简单培训,上手较快,学校学籍管理处的教职员以及相关教师均能进行操作,营运环境要求低。
面对于系统设计还应该以“标准性、安全性、兼容性、高效性、保密性、可维护性”为标准,在着眼于当前实用的基础上,为将来系统的扩展,升级留有余地。软件的开发应能在较长时间内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故新系统还需要满足以下这几个标准:
(1)标准性:系统的软硬件选型都应该采用工业化标准,这样既可以保证系统运行质量又可以分享在此标准上的每一次技术进步。
(2)可靠性:由于学籍信息的重要性,系统的软硬件应均为质量可靠,并采用RAID 0+1廉价磁盘冗余保护技术,确保不会由于软硬件故障造成系统运行终止而使用户蒙受损失。
(3)安全性:通过软件的编制及硬件设置,控制使用者接触数据的权限,从而确保使用者无法操作与其无关的数据。
(4)兼容性:系统的所有软硬件理论上都应有100%的兼容性,用以保证软硬件的可互换性。
(5)高效性:由于学校学生信息每次处理的信息量较大,因此系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响应能力都应是快速而有效的,在软件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6)可维护性:系统软件设计时应采用结构化模块设计,以便于开发和维护,也有利于根据情况随时进行功能调整。同时在系统开发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用户的日常维护,使之能简便易行。
通过可行性分析研究,认为新系统的开发方案切实可行,可进行开发。
2.3 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
经过调查学校的学籍管理业务流程主要分为五大部分:建立学生档案信息文件、学生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