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第五章 卡平方测验.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卡平方测验 第一节 卡平方测验原理 第二节 适合性测验 第三节 独立性测验 第四节 方差的同质性测验 学习要求 掌握适合性测验原理和测验方法 掌握独立性测验原理和测验方法 了解样本方差的同质性测验 第一节 卡平方测验原理 凡是试验结果用出现次数表示的资料都叫做次数资料或计数资料。 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除了二项分布的精确法和正态近似法外,还有卡平方测验法等。 卡平方概念 卡平方定义:相互独立的多个正态离差平方值的总和。 ?2是度量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偏离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判 断这一偏离程度是否属于抽样误差,即进行显著性检验。 根据卡平方值的大小来检验差异显著性的方法称为卡平方测验。 用途:判断计数资料在某种假设下,实际观察所得的次数与理论次数间的差异是随机因素造成的还是本质原因引起的。 卡平方分布 卡平方统计量 卡平方测验步骤 1、提出无效假设:假设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没有差异; 2、规定显著水平; 3、在无效假设为正确的假定下,计算实得?2值的概率; 4、作出推断。 第二节 适合性测验 (一)试验数据仅含两组的适合性测验 例1:紫花大豆与白花大豆杂交F1全为紫花,F2出现分离,在F2中共观察1650株,其中紫花1260株,白花390株。问这一结果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定律的3:1比例? 例2:有一批棉花种子,规定发芽率达80%为合格,现随机抽取200粒作发芽试验,得发芽种子为150粒,问是否合格? (二)试验数据包含三组以上的适合性测验 例1:(两对等位基因遗传试验,如基因为独立分配,则F2代的四种表现型在理论上应有例9∶3∶3∶1 的比率)用毛颖抗条锈小麦与光颖感条锈小麦杂交,在F2代得到四种类型,其植株数列于下表,试问这一结果与遗传学上分离比例9∶3∶3∶1是否相符合? 例2:有一大麦杂交组合,在F2的芒性状表现型有钩芒、长芒和短芒三种,观察计得其株数依次分别为348、115、157株。试测验是否符合9:3:4的理论比例。p144 7.4 例3:某一杂交组合,在F2得到四种表型,B_C_,B_cc,bbC_,bbcc, 其实际观察次数分别为132,42,38,14。试测验是否适合9:3:3:1的理论比率。根据计算结果,是独立遗传还是连锁遗传? p144 7.6 第三节 独立性测验 相依表 适合性测验和独立性测验的区别: (1)2x2表的独立性测验 (2)2xc表的独立性测验 例1:研究小麦不同品种感染赤霉病的情况,调查5个品种的健株和病株结果如下,试分析不同品种是否与赤霉病发生有关。 (3)rxc表的独立性测验 例1:测定不同密度下玉米每株穗数的分布,结果如下,试测验穗数分布是否与密度大小相关。 例2: 某一杂交组合的F3共有810系,在温室内鉴别各系幼苗对某种病害的反应,并在田间鉴别植株对此病害的反应,所得结果列于下表,试测验两中反应间是否相关? P144 7.7题 例3: 研究1418个小麦品种的原产地与抗寒力的关系,结果如下表,试分析小麦品种抗寒性与原产地是否有关。 例4: 在研究不同的涂料处理对某松树苗木嫁接成活率的影响时,取得了下表数据,试问不同涂料对该松树苗木的嫁接成活率有无显著影响? 卡平方测验应用注意点: 卡平方测验次数资料时,理论次数不宜太小,每组的理论次数都要>5; 应用卡平方测验的次数资料不应是测量的观察值或以百分数表示的相对数;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测验方法; 适合性测验与独立性测验,一般适用于计数资料; 适合性测验与独立性测验,在自由度等于1时,一般要进行连续性矫正,减少犯两类错误的机会。 第四节 方差的同质性测验 方差同质性是指各个总体的方差相等 1.单个样本方差的假设测验是测验一个样本方差和某一指定值C是否有显著差异。 2.两个样本方差的同质性测验是测验两个抽自正态总体的独立样本的方差所属的总体是否有显著差异。 3.测定3个或3个以上样本方差是否来自相同方差的总体称为方差的同质性测验,又叫Bartlett测验。 (一)单个样本方差的假设测验 1.两尾测验 H0: =C HA: ≠C 若计算的?????????????????????????????????? 此时,在α水平上否定H0。 2.一尾测验 测验s2是否显著大于指定值C,无效假设为: H0: ≤C HA: >C 如果算得的 ???????? 则否定H0,这是应用?2 分布的右边一尾。 测验s2是否显著小于指定值C,无效假设为: H0: ≥C HA: <C 如果算得的 则否定H0,这是应用?2分布的左边一尾。 例1: 作玉米施肥试验,得5个小区的产量为139、160、146、152、126kg,方差为167.8,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