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古诗词诵读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是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教材中的一篇古诗词。本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过多篇古诗词,对诗词的韵律、节奏和意境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所选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之前学过的诗词在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同时,本诗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以及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通过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学生将能够:
1.语言建构与运用: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词,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学会运用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描绘技巧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审美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对古诗词的审美兴趣,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灵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理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诗意和情感表达。
-举例解释:教师需要重点讲解诗中的意象,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让学生理解这些意象如何构成了一幅早春的生动画面,并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细腻感受。
-突出重点:强调诗中的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以及诗人通过对比和衬托手法展现的早春特色。
-核心内容: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举例解释:如“润”、“酥”等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拟人”修辞手法在诗中的应用,如“润如酥”中的“酥”字,形象地描述了春雨的细腻柔和。
-突出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理解诗中的文化背景和深层情感。
-举例解释: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往,以及诗中蕴含的友情和思乡之情。例如,诗中的“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指诗人将诗作献给好友,这种文化背景对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突破难点:通过故事、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诗人在异乡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难点内容: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
-举例解释: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本诗中的平仄、对仗等。
-突破难点:通过朗读、吟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同时讲解相关的韵律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自主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如古诗词朗诵视频、唐代社会背景介绍、诗人简介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3.教学工具:准备电子白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诗词内容和相关资料,以及播放多媒体资源。
4.教室布置:合理安排教室座位,确保学生能够清晰看到投影内容,同时预留一定的空间用于课堂讨论和活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段早春时节的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见景象。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早春的印象,以及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景象。
3.引出主题:教师总结学生的描述,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诗词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2.内容解析:教师逐句讲解诗词内容,解释生字词和修辞手法,如“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句的含义。
3.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三、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问答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如“诗中的哪些词语描绘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的?”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情境模拟:教师选择诗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节,让学生模拟诗人与友人的对话,体验诗中的情感交流。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诗词背诵:学生个别或集体背诵《早春呈水部张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