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幸福感论文(完整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变革
——有关居民幸福感的调研
【摘要】: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 ,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 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当今社会,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
性别,不同职业幸福感不同。影响幸福感的原因有很多,在经济高速发达,人们压力倍增的今天,怎样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将成为一个新的话题。
【关键词】:幸福感 原因 解决方法
在经过长达 30 年的风雨历程以后,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
断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但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 10 年中先升后降,表
现出与经济发展轨迹之间的非同步性。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正确认
识矛盾,解决矛盾。这有这样,才能促进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世界,促进社
会的快速发展。
城市居民幸福指数高于农村。城市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 81.4%,不幸
福的占 19.6%;农村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 73.4%,不幸福的 26.6%。
一、中国目前幸福感情况。
1、地域上,城市居民幸福指数高于农村。城市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
81.4%,不幸福的占 19.6%;农村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 73.4%,不幸福的
26.6%。
2、性别上,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这与
国外的许多研究结果一致。 从结果看,女性未婚和已婚者的幸福感高于男性, 但女性离异、丧偶者的幸福感低于男性。
3、学历水平上,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幸福感最高, 16.7%的感到非常幸福, 60.6%的人感到比较幸福 ; 职业高中、中专或技校学历的被调查者幸福感最低,回答“非常幸福” 的比例为 13%,回答“比较幸福” 的比例为 55.5%。
4、年龄段上,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高的是 61-70 岁组,最低的为 31-40 岁组和 41-50 岁组。此外, 30 岁以下的青年人倾向于回答不幸福的比例最高,
而 70 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无人认为自己“不幸福”。
5、区域上, 照理说南方环境较有优势、经济比较发达,幸福感应相应较高。但
令人意外的是, 南方人没有从怡人的气候和发达的经济中体会到更多的幸福, 北
方人却能在严酷的气候和稍欠优越的生活中自得其乐。 其中,华北地区幸福感强。
6、职业上, 职业公务员的幸福感最高 从不同职业来看,公务员的职业优势
给他们的家庭、婚姻生活带来诸多好处,公务员在家庭、婚姻方面的幸福感
体验尤其显著。
二、影响幸福感的原因
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如就业
状况、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婚姻质量、性别、年龄、价值观念、传统习
惯等等。
(一) 居民觉得幸福的主要因素
1、生活水平提高。
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都有了不同层次的追求,许多家庭买
了汽车,购买汽车的梦想对许多家庭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2、居民收入增长。
居民收入是生存的前提,幸福的源泉,和谐的基础。他们认为,家庭收入稳
步增加,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些都是多年来的期盼。
3、住房条件改善。他们的住房环境、房屋质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生
活压力和负担也相对少了许多。
4、家庭和睦幸福。家庭和睦也是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家庭和睦也受很多
方面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的和睦幸
福。
5、健康水平提高。随着收入水平增加,生活改善,麻城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居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城乡各项医疗普惠政策的有效实施, 为广大群众病有
所医提供了保障,使他们感受到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居住环境优化。居民认为居住地的治安、绿化、卫生等方面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改观,但是也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
(二) 居民觉得不幸福的主要因素
1、爱比较。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 ,, 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2、物价增长过快。
物价水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与幸福指数紧密相连。 物价增长过快导致物价不
稳定,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指数。
3、城市房价过高。衣食住行,哪一项得不到满足都会影响居民幸福感,如今房
价过高,超出了一般人所能承受的范围, 给人们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当前国内房价的居高不下根本上与收入差距的拉大密切相关 。 近年来,房价的急速上涨已经成为笼罩在社会大众心头的巨大阴影
3、工作就业压力大。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人们工作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工作时间也越来越长, 任务也越来越繁重, 身心压力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 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期望值不断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