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pdf

发布:2020-12-10约3.7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1 页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要求、目标: 了解和掌握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描述的术语,数据抽象的四个级别,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 能,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一、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 分为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阶段。 2 . 数据库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 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 2 ) 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 ) 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 4 ) 提供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安全 性。 5 ) 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3 . 数据库(DB ):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4 .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 程序提供访问 DB 的方法,包括 DB 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5 . 数据库系统(DBS ):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 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它是采用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二、 数据描述 1. 分为三个阶段: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2 . 概念设计中的术语: 1) 实体:客观存在,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2 ) 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 3 ) 属性:实体有很多特性,每一个特性称为属性。 4 ) 实体标识符(关键码或键):能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 以上概念均有类型和值之分。 3 . 逻辑设计中的术语: 1) 字段(数据项):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或数据项。 2 ) 记录:字段的有序集合。 3 ) 文件:同一类记录的集合。 4 ) 关键码:能惟一标识文件中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集。 以上概念均有类型和值之分。 4 . 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中术语的对应关系: 概念设计 逻辑设计 实体 — 记录 属性 — 字段(数据项) 实体集 — 文件 实体标识符— 关键码 5 . 实体之间联系的元数: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个数。常用二元联系。二元联系的类型有三种: 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6 . 一对一联系:如果实体集 E1 中每个实体至多和实体集E2 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 实体集 E1 和 E2 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7 . 一对多联系:如果实体集 E1 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 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间有联系, 而 E2 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 中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称 E1 对 E2 的联系是 “一对多联系”,记为 “1:N ”。 8. 多对多联系:如果实体集 E1 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 中任意个 (零个或多个)实体间有联系, 反之亦然,那么称 E1 和 E2 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 :N ”。 三、 数据抽象的级别 1. 数据模型: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定义,对现实世界的数据进行抽象。 2 . 从现实世界的信息到数据库存储的数据以及用户使用的数据是一个逐步抽象过程,根据数据抽象 的级别定义了四种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外部模型和内部模型。 3 . 概念模型:表达用户需求观点的数据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 4 . 逻辑模型:表达计算机实现观点的 DB 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 5 . 外部模型:表达用户使用观点的 DB 局部逻辑结构的模型。 6 . 内部模型:表达 DB 物理结构的模型。 7 . 数据抽象的过程、即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具体步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