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达州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pdf

发布:2019-04-11约1.33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达达州州市市遏遏制制与与防防治治艾艾滋滋病病行行动动计计划划 ((2006-2010年年))     艾滋病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 和严重社会问 。近年来 我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认真研 究和落实国家及省有关政策,在大众宣传教育、疫情监测、高危人 群行为干预和感染者的关怀救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 成效。但是艾滋病疫情仍呈蔓延和扩散趋势,我市的传播途径以静 脉注射吸毒为主,性传播的比例在上升,母婴传播已出现。由于艾 滋病相关知识缺乏,社会歧视较为严重,加之人口流动频繁,具有 高危行为的人数增加,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覆盖面窄,感染者发病 和死亡的高峰逐渐到来,防治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   为了巩固防治成效,推动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切实保护公众身 体健康,根据 《艾滋病防治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 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的通知》 (国办发 〔2006〕年〕13号)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遏 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的通知》 (川办发 〔2007〕5号),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防治目标及工作原则    (一)工作原则   1.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注重实效。   3.依法防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强监督。    (二)总目标   进一步完善达州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 相关政策和防治措施,减少艾滋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 人及其家庭和公众的危害,有效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使我市 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三)具体工作目标   1.建立科学完善的艾滋病监测检测网络。到2007年底,市、县 (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设置独立的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 科室,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建成科学合理的全市性 病艾滋病监测体系和艾滋病初筛查检测实验室,实现县级以上医疗 卫生机构艾滋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各个县 (市、区)建立3个以 上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开展免费艾滋病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到 2010年底,建立并完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妇 幼保健机构、采供血机构在内的艾滋病确诊实验室网络。   2.提高城乡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到2007年和 2010年底,全市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 血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75%和85%以上;农村居民分别达到65%和75% 以上;流动人口分别达到70%和80%以上;校内青少年分别达到85% 和95%以上;校外青少年分别达到65%和75%以上;分别有70%和90% 以上的人员流动量较大的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等 公共场所利用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 候机 (车、船)室,各类大、中、小旅馆、饭店、酒店等分别有 60%和8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3.提高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部门负责人的艾滋病防治政 策和知识水平。到2007和2010年底,市、县 (市、区)人民政府及 各部门负责人分别有90%以上和10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 知识培训;县 (市、区)艾滋病防治政策、知识宣讲团的宣讲分别 覆盖90%以上和100%的乡镇、社区。   4.加强卫生服务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市、县 (市、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95%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 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到2007年和2010年底,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 人员分别有80%和9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 治专职人员分别有80%和9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 能培训;城市社区、乡 (镇)卫生服务人员分别有80%和90%以上接 受过艾滋病知识和技能培训;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分别有 60%和7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 和助产服务人员分别有70%和90%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 识和技能培训。   5.扩大有效干预措施覆盖面,减少高危行为。到2007年和2010 年底,有效干预措施分别覆盖当地70%和9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 流动人口;各类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5%和90% 以上;安全套使用率分别达到70%和90%以上;登记在册吸毒者达 500人以上的县 (市、区)建立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为符合条件的 吸食阿片类物质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坚决禁止静脉注射吸毒 人群共用注射器。   6.推广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