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pdf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难点】
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各1个.
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单摆各1个.
【学生准备】刻度尺和电子手表每人各准备1个.
教学过程:
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
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
乙所示.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
用眼观察甲、乙、丙三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在图乙中上下两根线段
一样长吗?在图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
1/11
问题:
(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
(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
多媒体播放配画诗《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分析诗句中哪些词句分别对应于描述长度(距离)、时间.
一、长度的单位
思路一
提出问题: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自学课本知道还有
哪些新的单位?
讨论交流: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换算.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
归纳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
(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它们同米
的换算关系为:
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
-6-9
m=0.000001m=10m;1nm=0.000000001m=10m.
[知识拓展]巧用“台阶法”理清单位换算
何谓“台阶法”呢?简单地说就是做“爬楼梯”游戏,俗话说得好“脚踏楼梯步步高”,每上一个台
阶即单位扩大,每下一个台阶即单位缩小,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一台阶.在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即有十
进率,又有千进率,所以我们可将它们分成两个台阶,如图甲、乙所示.
单位换算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大的单位向小的单位换算,另一种是由小的单位向大的单位
换算.基本的换算方法就是当由大的单位向小的单位换算的时候,用已知数据乘以由大到小的进率关系,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36cm=km.本题属小的单位向大的单位换算,应当除以相应的进率,但本题的两个单位
cm和km之间既涉及十进制换算,又涉及千进制换算,这时头脑中只要有上面两个台阶借助国际单位“米
-2
(m)”作跳板,换算就简单了,由第一个台阶,从cm到m要向上爬两层楼梯即要×10,再由第二个台阶
2/11
-3
从m到km只要向上爬一层楼梯即要×10.所以换算关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