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药士相关专业知识2015讲义1.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用药管理
一、 治疗管理
治疗管理(MTM )是临床药师为了使患者在 治疗中获得最大 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其主
要任务是:帮助同时伴随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 治疗管理;降低与 有关的不良 以及促进患
者整体的预后状态。
其工作主要包括:获取必要的患者健康状况评估;制定 治疗方案;选择、启动和修正 治疗管
理;监测和评价患者 治疗的安全和疗效;对用药进行综合性评估,鉴别、解决并防范出现的用药相关
的问题;对与患者 获得的基本信息以及提供用药服务的过程进行 ;对患者进行口头用药教育,提
高患者合理用药的意识;提供药品信息和临床药学服务,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等。
二、合理用药
1.合理用药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治疗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rational drug use )是以当代 和疾病的系
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和经济地使用 。
从20 世纪50 年代以前主要凭借个人经验的用药,导致了众多人为的医源性和药源性危害,人们开始
应该以科学的方法指导 治疗;到60 年代 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发展使 治疗成为可监测
的过程, 经济学的概念被提出,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目标得到普遍认可;
l987 年,WH0 提出了相对完整的合理用药基本要素:①处方的药应为适宜的 ;②适宜的时间,以
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 供应;③正确地调剂处方;④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时间服用 ;
⑤确保 质量安全有效。
对具体的 治疗活动,评价用药是否合理的指标包括:①人均用药品种;②注射 次数;③基本
使用率;④通用名使用率;⑤医师与患者接触的次数;⑥临床药师与患者接触的次数等。
2.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安全、有效、经济、适当”成为国际药学 对合理用药原则达成的共识。
药品的安全性:临床药师进行 治疗管理的目的就在于让患者在承受最小治疗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最
大化的治疗效果。
药品的有效性:对于医学用途的 治疗,要求的有效性在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别,在我国采用“痊愈”、
“显效”和“有效”以区别之;在国外有的采用“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稳定”来区别。
药品的经济性:是指获得 用药效果所投入的成本尽可能低,即支付尽可能少的药品费用而取得尽
可能大的治疗 。临床中常使用 经济学评价 治疗的经济性,具体分析技术有: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最小成本分析、决策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
药品的适当性:是指将适当的药品,以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经适当的途径,给适当的患者,
使用适当的疗程,最终达到合理的治疗目标。
适当的 :在明确诊断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选择适当的 以其药效学与药动学特点
实现治疗学目标。
适当的剂量:因人而异的 化给药应根据患者的 、 、体重及肝肾功能状况,设计初始剂量
和维持剂量、有些 必要时可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用药剂量。
适当的时间:依据时辰药理学理论,把握最佳给药时机实现疗效最大化和对机体不良作用影响的最小
化。
适当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须根据病情缓急、用药目的及 本身的性质等因
素决定,如对危重病例宜用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治疗肠道 、胃部疾病等宜用口服制剂,治疗气
管炎、哮喘可于口服同时气雾吸入给药效果更好。
根据 生物节律合理选择用药时间,将有助于提高 疗效、降低毒副反应。例如口服特布他林晨8
时为lOmg ,可使该药的血药浓度昼夜保持相对稳定,有效地控制哮喘的发作。又如晚间临睡前口服沙丁胺
醇缓释片16mg,测得次日早晨6 时的血药浓度为17.3ng/ml±5.3ng/ml,而其有效浓度为20ng/ml ,因此可获
较好疗效。
适当的患者:对于妊娠哺乳妇女、老年人、新生儿、肝功能不全及肾功能不全这五类特殊病理生理状
况人群应注意用药 。
适当的疗程:延长 治疗周期或缩短 治疗的两种行为都是违背治疗学原则的,可能导致 不
良反应、细菌耐药性、疾病反复发作等 不良治疗结果的出现。
适当的信息:在 治疗过程中,给患者提供与其疾病和其处方的 相关的、准确、重要和清楚的
信息。
3.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
包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