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学生与父母到底有多远.doc

发布:2017-12-02约9.24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学生与父母到底有多远” ——设计构思与教学处理浅析 一、设计构思 主题设计背景 家长作风,专制主义;暴力倾向,赏罚简单; 重智轻德,分数第一;娇惯溺爱,急功近利; 包办代替,实用主义;扼制创新,中庸心态;   ┅┅   现在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走上了以上误区,与子女形成了严重的隔膜,而作为子女,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工作、爱好呢?又有多少人关心过自己的父母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在学生和父母间曾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反映: (1)80%中学生认为家长更多的是对子女物质的满足和照顾而缺少心灵上的沟通; (2)42%学生反映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过于简单、机械…… (3)68%的家长反映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4)56%家长反映由于自己的学识所限越来越难当孩子的“家庭教师”…… 这一切情况表明在当代中学生与父母间存在着严重的隔膜与距离。在受市教研室和上海科技出版社的邀请后,我和程庆老师参与了初中探究型课程学习包第二辑“问题访谈:中学生离父母到底有多远?”的设计与编写工作。 在编写活动设计时,我们通过到图书馆及网上查寻发现,现有的资料对“访谈调查”确有很多详细的概述,但对“问题访谈调查”几乎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怎么办呢?没有具体的定义,那么只好我们自己来界定。为此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针对目前初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对问题访谈调查作了具体概括。把采访活动过程 设计为这样几个步骤:1.确定主题,制定方案:提出问题、确定对象、设计访谈提纲和记录表等;2.问题访谈;3.对采访结果分析和处理;4.撰写访谈调查报告。其中我们把如何制定计划和提纲、确定访谈谈对象和如何整理和分析访谈结果作为本主题设计中的重点要解决的内容。 主题设计目标 1.了解当前中学生和父母间的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2.学会根据自己对访谈调查法的感兴趣或有疑惑的内容明确研究方向。 3.掌握问题访谈调查的有关技能和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如何制订调查方案、设计访谈提纲、整理和总结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等能力。 4.通过问题访谈,培养学生团结帮助、小组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活动安排与准备 *活动时间安排:4阶段 建议通过4个阶段完成。整个活动分为“确定探究的课题和方案等”、“通过问题访谈获得各种信息”、“整理和分析资料、总结结果” 、“撰写调查报告”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建议用2-3课时完成,重在明确研究方向‘确定访谈方案和提纲;第二阶段建议用1-2个课时完成,但不局限于课内,可利用课余时间。重在进行问题访谈的实施;第三阶段建议用1-2个课时完成,重在整理和归纳资料;第四阶段建议用2-3个课时完成,主要是指导报告的撰写与交流,具体写作可分散在平时。 教学活动的设计 第一阶段  确立小组课题、制定探究方案 (2-3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学生与父母间存在的问题,了解问题访谈调查法,知道问题访谈的一般步骤、技巧等有关知识。 2.初步掌握制定探究方案、设计访谈提纲和记录表等技术技能。 3.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团结协作能力。 4.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学习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好上课需要的课件、短片及学生所需资料和其他设备等,记录自己小组活动过程的准备以及同学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课桌椅按小组学习的形式排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及处理 一.设置情景 播放有关反映学生与父母间问题的短片或资料以引起学生兴趣,切入话题,介绍本主题活动…… 二.指导学生确立课题 1.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个主题是否感兴趣,为什么? 2.如果对此主题不感兴趣,请另立一个主题,并说明理由。 3.初步确定采访问题和采访对象 三.指导学生制定探究方案、访谈提纲和记录表 1.布置和指导各小组分工制定探究方案、访谈提纲和记录表。 2.组织部分小组展示和交流他们制定的初步方案、提纲和记录表 学习《中生离父母有多远能迅速确定自己小组的要探究的课题 能明确自己小组要探究那些方面的问题 能很快地制定本小组的探究方案 能很好地进行小组间方案的交流 第二阶段 问题访谈 (1-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访谈去获取中学生与父母间存在的距离和袋沟的第一手资料。 2.尝试用问题访谈的方法进行调查,掌握一些简单的问题采访等技巧. 3.培养学生对探究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动力,在情感上还可以让学生与父母进一步相互了解。 活动准备: 掌握查找的技巧,记录自己小组活动过程的准备以及同学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准备好上课需要的课件、多媒体教室,保证电脑网络可以使用,教室中放置有关的图书便于学生查找。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课桌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