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2011届高三总复习 第五章 天体运动 一、分析物体重力的变化 1、不考虑地球自转 (黄金代换) 2、重力随高度的变化 在h非常大时考虑 地面外的物体, 不必考虑地球自转 例:一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为90N,它在以5m/s2加速 上升的火箭中视重为85N,则此时火箭离地球表面有多 远?(g=10m/s2,地球的半径R=6.4×103km) 一、分析物体重力的变化 G 一、分析物体重力的变化 3、考虑地球自转时,地面上物体的重力是引力的分力 极地: 赤道: F引 F向 ↑ ↑ ↑ ↓ 不变 问题:自转角速度能否无限增大? 赤道重力与极地重力的差: 一、分析物体重力的变化 4、星球的自转极限 取星球上一小物,所受万有引力全部作为自转的向心力 例如:地球自转角速度大到一定程度,则其表面物体“漂”起来 完全失重 一、分析物体重力的变化 例: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 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速率,如果超过该速率,星球 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做圆周运 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密度为ρ,质量为M,且 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下列表达式中正 确的是( ) A、 B、 C、 D、 AD 例:某未知星球赤道上的重力只有两极的90%,且自 转周期为T,试求该星球的平均密度? 一、分析物体重力的变化 二、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 1)“g”、“R”计算法 依据 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2)“T”、“r”计算法 依据 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围绕中心天体运转的星球周期 轨道半径 M日=2×1030kg M地=6×1024kg 拓展:R为到地心的距离,g 为对应高度的重力加速度。 二、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 一宇航员抵达一半径为R的星球表面后,为了测定 该星球的质量M,做了如下的实验,取一根细线穿过光 滑的细直管,细线的一端栓一质量m的砝码,另一端连 接在一固定的测力计上,手握细直管抡动砝码,使它在 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此时观察测 力计得到当砝码运动到圆周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两位置 时测力计的读数差为ΔF,已知引力常量为G,试根据题 中提供的条件和测量结果,求出该星球的质量M。 二、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 一宇宙飞船飞近某一新发现的行星,并进入靠近该行星表面 的圆形轨道,仅受引力作用,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飞船 备有以下器材: A.精确秒表一只 B.已知质量为m物体一个 C.弹簧秤一个 D.天平一台(附砝码) 已知宇航员在绕行时及着陆后各做了一次测量。依据测量数据,可 求出该星球的半径R 及星球的质量M(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1)两次测量所选用的器材分别为 、 (用序号表示)。 (2)两次测量的物理量分别是 、 。 (3)用该数据写出半径R、质量M的表达式: 、 。 (2)飞船绕行星运行一周的时间T;着陆后弹簧测得的物体的重力F。 A BC 二、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 科学家在望远镜中看到太阳系外某一恒星有一行星, 并测得它围绕该恒星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1200年,它 与该恒星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0倍。假定该行星 绕恒星运行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圆周, 仅利用以上两个数据可以求出的量有( ) A.恒星质量与太阳质量之比 B.恒星密度与太阳密度之比 C.行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 D.行星运行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之比 AD 三、 “行星”或“卫星”的运动量与r的关系 依据: 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1、若中心天体一定,则v,w,T,a唯一决定于半径r。 2、v,w,T,a,r五量中任意一个发生变化,其他几 个必同时变化。 四、求解相遇问题 从“相遇”到再次“相遇”的时间 t 1 2 例:假设火星和木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分别 是T1和T2,而且火星离太阳较近,它们绕太阳运动的轨 道基本上在同一平面内,若某一时刻火星和木星都在太 阳的同一侧,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排列,那么再经过多长 的时间将第二次出现这种现象 ( ) A. B. 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