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前 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
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总则;
2.术语;
3.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
4.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5.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
6.采暖、空调和通风节能设计。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管理和具体解释。
本标准的主编单位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 30 号;邮政编码:
100013);重庆大学(地址:重庆沙坪坝北街83 号;邮政编码:400045)。
本标准参编单位是: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
学、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中国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墙体改革和建筑
节能办公室、武汉市建工科研设计院、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公室、重庆市建筑技术发展中心、
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欧文斯科宁公司上海科技中心、北京振利高新技术公司、爱
迪士(上海)室内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是:郎四维、付祥钊、林海燕、涂逢祥、刘明明、蒋太珍、冯雅、许锦
峰、林成高、杨维菊、徐吉浣、彭家惠、鲁向东、段恺、孙克光、黄振利、王一丁。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改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热环
境,提高采暖和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
1.0.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和暖通空调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
环境的前提下,将采暖和空调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1.0.4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
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筑物耗冷量指标 index of cool loss of building
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
的需要由空调设备提供的冷量。
2.0.2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index of heat loss of building
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
的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2.0.3 空调年耗电量 annual cool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空调设备每年所要
消耗的电能。
2.0.4 采暖年耗电量 annual heat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设备每年所要
消耗的电能。
2.0.5 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EER)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在额定工况下,空调、采暖设备提供的冷量或热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能量之比。
2.0.6 采暖度日数 (HDD18) heating degree day based on 18℃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 18℃时,将低于18℃的度数乘以1 天,并将此乘积累
加。
2.0.7 空调度日数(CDD26) cooling degree day based on 26℃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 26℃时,将高于26℃的度数乘以1 天,并将此乘积累
加。
2.0.8 热惰性指标(D) index of thermal inertia
表征围护结构反抗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能力的无量纲指标,其值等于材料层热阻与蓄热系数
的乘积。
2.0.9 典型气象年(TMY) 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
以近30 年的月平均值为依据,从近10 年的资料中选取一年各月接近30 年的平均值作为典
型气象年。由于选取的月平均值在不同的年份,资料不连续,还需要进行月间平滑处理。
3 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
3.0.1 冬季采暖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 16~18℃;
2 换气次数取 1.0 次/h。
3.0.2 夏季空调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 26~28℃;
2 换气次数取 1.0 次/h。
3.0.3 居住建筑通过采用增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采暖、空调设备能效比的节
能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指标的前提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采暖、空调能
耗应节约50%。
4 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4.0.1 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