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办学简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
校企合作办学情况简介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遵循人才需求规律,办出职业教育自己的特色。在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
为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导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由一名专职副学校负责,并组织专门人员开展这项工作,现就我校校企合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校企合作的形式
合作模式体现多样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它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上,更应渗透到教学与生产的方方面面。?(一)冠名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与相关知名企业协商,开展“订单式”培养,按照企业订单的要求量身订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学组建“厚味”班,“电子班”等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冠名班”。这些班级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共同推进教学改革、共同承担教学及实习实训任务,并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共同考核,考核合格后直接进企业就业。(二)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生产、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校优势,在“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服务理念指导下,开创性地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校企合作”,把实习工场搬进车间,进行教学实习与教研基地建设,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学校自办幼儿园幼立足本地区,服务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专业提升的合作模式,又叫“1+1”模式,即第一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第二年到高职院校学习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第三年由双方推荐到企业实习和预就业。课程由双方设置,教育教学目标和责任明晰,学籍管理在中职,班主任跟班管理,学生按班级成建制到高校学习。技能提升的合作模式。这是指中职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利用一个学期或两三个月时间,到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实训,掌握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从而取得中级或高级职业技能证书的继续学习模式。
3、企业不愿意参与的是在学校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设施。企业不愿参与的原因,部分企业认为自己无职业培养经验,无闲置设备,以及给企业营销增加负担和涉及行业机密等。
4、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中职生吃苦耐劳精神欠缺,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缺乏稳定性,自制力差,社会经验不足,环境适应能力需提高,心理承受力差。
5、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能力差,工作经验缺乏,动手能力有欠缺。
三、对策与建议
要建立长期、稳定、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关键是要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特别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1、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优势,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义务,并强力推进行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通过政策激励和税收优惠,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
2、中职学校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
3、加强有职教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面向企业的能力培养,严格落实教师(不仅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
4、做好常规教学中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工作。
5、突出教育特色,实现个性化培养。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社会和职业内涵,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勤谨敬业、负责任等综合职业能力,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做基本的准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