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民族团结进步年心得体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民族团结进步年心得体会
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坚定信心,积极行动,大力加强和促进民族团结,全力打造民族团结之城,为维护首府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民族团结进步年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借鉴!
【学习民族团结进步年心得体会1】
中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携手向前,从容应对并经受住了国际国内各种挑战和压力的考验,保持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良好局面。我们党关于协调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理论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不断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活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日益巩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彻底否定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理论,实现了民族工作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文革”十年内乱结束后,我们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我国民族团结也面临历史选择:继续奉行还是彻底放弃“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理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恢复和改善我国民族关系的正确航道。以1979年全国边防工作会议和1980年中共中央批转《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为标志,我们党重申被实践证明的正确民族政策,彻底否定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理论,明确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性质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提出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这一“否”一“明”,实现了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迎来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明媚春天。与此同时,维护民族关系的重心也随着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而转移。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中央专门召开西藏、云南、新疆、内蒙古、青海、海南岛等一系列座谈会,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研究部署帮助民族地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政策措施。从此,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迈开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民族团结焕发出勃勃生机。
把发展作为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不断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世界民族主义浪潮汹涌,国际敌对势力借机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我国民族关系面临严峻考验。在这一重大历史关头,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等方面的关系。这个阐述,进一步深刻揭示了民族问题的内涵,明确了新形势下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任务和途径。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巩固民族团结的第一基础和第一要求。因此,我们党一再强调,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理论突破,才有了沿边开放战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一系列大思路大手笔,才有了民族地区大发展、少数民族生活大改善、民族关系大巩固的生动局面,才有了中国在民族主义浪潮汹涌世界之时的“风景这边独好”。
鲜明提出民族工作的主题和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随着人类社会迈入新的世纪,我国也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胡锦涛同志鲜明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两个共同”的提出,打开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天地。今年以来,针对我国民族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一论断,突出强调了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团结是硬任务,是第一职责。要紧紧围绕“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牢牢把握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狠抓团结促发展、抓好发展促团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使团结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有机统一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只有这样,民族工作才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的新要求、满足各族人民的新期待、符合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深刻阐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内涵,大力营造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