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整理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选修六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
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其他标准
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人口、产业、交通、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
三、环境质量
1.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
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
B.危害人类健康
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
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
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
1.采猎文明时期: 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
2.农业文明时期: 产生的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
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
3.工业文明时期: 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蔓延的全球
对自然的态度:善待自然
4.后工业文明时期: 产生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三、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和谐
1.尊重和善待自然
2.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
3.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淡水资源短缺
1、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
2、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
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
(一)世界淡水资源短缺
1、原因: 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
2、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
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 ②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
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
(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短缺原因:自然原因: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②地区分布不均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增 ⑤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2、⑴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⑵我国不同地区差异
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原因:水污染严重。
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3、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开源: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海水淡化――目前,中东一些产油国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工厂
▲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开源:①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②跨区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