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及中央景观广场项目考察报告.pdf

发布:2018-07-18约6.0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李红勋 (2012 年 3 月) 广州珠江新城位于广州东部新中轴线上,位于天河、越秀及 海珠三区的交接处,是广州市21 世纪中央金融商务区。总规划用 地面积6.44 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规划占地面积约140 公顷,地 面车行交通系统由“四横两纵”干道网络组成,区内有广州地铁 三号线、五号线和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穿过,周边分布着广州国际 金融中心(“双子塔”之西塔)、歌剧院、第二少年宫、博物馆、 图书馆、海心沙广场、花城广场等标志性建筑。 一、地下空间及中央景观广场项目介绍 在珠江新城核心区的地下,隐藏着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地下 空间工程———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该项目自2006 年启动, 总投资约70 亿元人民币,包括地 下空间、旅客自动输送系统以及地 面中央景观广场,总占地面积约78 万平方米。其中地下空间投资35 亿元,总建筑面积44 万m2 ,地下 两层,局部三层。 地下空间及中央景观广场是 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的一大亮点, 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沙盘 1 第 1 页 不但改善核心区的交通状况,并对珠江新城的整体形象有了很大 的提升,使珠江新城成为体现广州国际都市形象的窗口。通过实 地参观和查阅资料,发现该工程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现介绍如下: (一)多层次的地下立体交通系统。 地下空间与交通组织相结合,将 整个核心区形成一个多种交通流相 汇合的大型交通枢纽,含括轨道交 通、公交系统、步行系统、停车系统 等。同时将不同的交通形式用不同的 空间层次进行区分,共为4 层,其中 地面层:大型绿化景观广场,以步行 多层次立体交通模式 为主;负一层:为公交、旅游大巴总 站和出租车停靠站、商业设施;负二层:小汽车停车库,设有停 车位2300 个;负三层:旅客自动输送系统(APM )。各种交通流 能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然后通过设置垂直交通系统(楼梯、电梯、 坡道、交通岛)完成不同交通流之间的转换。 同时,地下空间还与周边已建和待建39 栋建筑及地铁站全部 连通,将其串联为一个整体。例如,自负一层公交停车场可通过 车行或步行到达预定建筑及周边地铁站。负二层与周围建筑的地 下车库、停车场相连。 2 第 2 页 此外,地下空间还采用了智能交通诱导系统,能对车辆停车 自动收费、自动计时,设在停车场内的LED 显示屏诱导牌,会显 示空闲车位信息及导行线路。 (二)立体步行系统实现人车分流 珠江新城核心区按照人车分 离原则,通过地面步行街、二层 连廊、地下人行隧道、地铁隧道 等步行通道将整个核心商务区建 筑连结成一个步行可达的整体, 构筑一个地下、地面、空中立体 地下空间与地面步行联接通道 步行系统。据统计,核心区地下空间可提供超过20 万平方米的地 下人行、车行公共通道,约15 万平方米的商业和约1.4 公里长的 绿色景观走廊。 此外在花城广场两侧的高层 建筑南北之间,架设高度10 米左 右的空中连廊,将各大建筑连成 一体。据资料显示,亚运会前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