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对哈尼梯田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开题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文(设计)题目:氮素对哈尼梯田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院 - 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年 级:2009
学生姓名:代虎林
学 号:200913050548
导师及职称:雷恩(讲师)
日 期: 2012 年 11 月
目 录
一、开题报告
二、开题记录表
三、任务书
四、指导记录
五、指导教师评定表
六、专家评定表
七、答辩委员会评定表
八、答辩记录表
九、诚信承诺书
红河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姓名 代虎林 性别 男 学号 200913050548 院-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年级 2009 论文题目 氮素对哈尼梯田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教师推荐题目 □自拟题目 题目来源 教师科研 题目类别 基础理论研究 指导教师 雷恩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元阳哈尼梯田水稻没有早稻,只有中稻或一季晚稻,抗性差一般每亩产量仅在250-300公斤之间且当地水稻种植几乎只满足于自产自销。而大量研究表明,哈尼梯田水稻比普通稻米营养价值高。本试验通过对不同氮素水平下哈尼梯田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旨在探索氮素对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元阳哈尼梯田水稻优质、高产和可持续提供理论依据。 粮食的产量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重点,化肥的施用尤其是氮肥的施用更是现代水稻种植过程中增产的主要手段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农田的产量[1]。根据党廷辉[2]等的研究,过量施用氮肥会引起活性氮的严重积累,成为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元阳哈尼梯田水稻生产从1200 多年前一直持续到现在,与现代集约化水稻生产相比具有许多特异性,如稻田常年淹水;供肥方式为随水冲施;投入肥料主要为有机肥,几乎不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栽培品种不是杂交稻,而是在当地生产条件下,通过驯化和选育形成的具有多样性的水稻品种;大多数种植地区采用种养结合的种植模式。元阳梯田的水稻生产模式是一种低投入、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水稻生产模式,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机生态农业的典范[3]。外源活性氮含量激增是近20年来最受关注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于持续了上千年的氮素相对低投入的元阳梯田水稻生产方式,如果有大量的活性氮素进入梯田,将会影响梯田水稻生产系统,并会使这一生产系统变得不稳定而无法持续下去[4] 。
李先[5]等等2010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过程中通过施20%猪粪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施10%的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10%的化学氮肥处理和施20%沼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较不施肥处理提高103.49%、81.62%和74.64%,较纯化肥处理提高了38.67%、23.77%和19.02%。
鲁艳红[]等通过研究表明,施氮是影响作物产量及作物氮素吸收的重要栽培措施,他们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和稻草N含量及氮素积累量,但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均以施氮180 kg/hm2 处理最高;籽粒、稻草N含量,稻草氮素积累量及氮素总积累量则以施氮225kg/hm2处理最高,而N180 处理仅次于N225 处理;氮肥用量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响明显,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收获指数(NHI)、氮素效率(NAE)、氮肥利用率(RE)和氮肥偏因素生产力(PFP)等指标均随氮肥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施氮180kg/hm2 处理的氮素吸收利用各项指标均高于施氮225kg/hm2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和生物产量是影响氮素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重要影响因子,单位面积成穗数和结实率对氮素利用吸收效率的影响也较大。
黄元财[7]在大田条件下, 以辽粳294 (直立穗型) 和沈农8718 (弯曲穗型) 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辽粳29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