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考试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有句话说“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级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还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初一的时候大家刚进中学,差距还比较小。到了初二,差距就慢慢出来了。因为初二时学习的科目会增多,另一方面,知识的难度也加大,这时就比较容易产生两级分化。到了初三,学习的科目就更多,而又面临中考,大家的压力都很大,有些同学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可以说,到了初三,如果想大幅度地提高成绩还是有些难度的,因为大家初三时都很努力。所以说,我们要想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最好提早开始准备
可以说初二是很关键的一年,一方面我们已经经历了初一这一年,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从知识的角度出发,初二所学知识是连接初一和初三的一个桥梁。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初二这一年,下面我将结合近六年广州中考数学具体谈一下初二知识的重要性
从这六年的中考数学试卷上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
1、试卷满分都是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题型的分布都是总共25道题,其中选择题10道(30分),填空题6道(18分),解答题9道(102分);
3、试卷难度不大,基础题占有122分(82%),有难度拔高题占有28分(18%);
4、代数部分考查分数大概是90~100分,几何部分考查分数50~60分(37%);
5、知识点的考查比较有规律,常规题型的变化不大
下面是我对2005~2010年广州市中考数学试卷的分析表,仅供各位参考:
年份 知识点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函数 36分 25% 35分 25% 34分 26% 32分 21% 35 25% 30分 20% 不等式与方程 32分 21% 24分 16% 20分 12% 18分 12% 32 21% 23分 15% 代数式 16分 11% 15分 10% 22分 14% 25分 17% 20 14% 23分 15% 统计 10分 6% 10分 6% 10分 6% 10分 6% 3分 2% 13分 8% 概率 10分 6% 10分 6% 6分 4% 12分 8% 3分分 2% 几何部分 56分 37% 56分 37% 54分 36% 59分 40% 48 32% 58分 40% 合计 150分 100% 150分 100% 150分 100% 150分 100% 150
分 100% 150分 100% 其中初二所学知识所占比例大约为38%左右,其中全等三角形,函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勾股定理,数据统计等部分都是中考的重点,有些题目的难度相对较大,要求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总结,重视初二的知识。
初二的考点如下
知识点1 全等三角形考点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考点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画法知识点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考点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考点2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知识点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考点1 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及集合概念考点2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考点3 三角形的内心考点4 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知识点4 轴对称考点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考点2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考点3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考点4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知识点5 轴对称变换考点1 轴对称的概念、性质考点2 轴对称的性质及轴对称变换考点3 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几何极值问题知识点6 等腰三角形考点1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考点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考点3 等边三角形概念、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知识点7 平方根考点1 平方根的概念、表示、求法考点2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表示、求法考点3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考点4 非负数的概念、性质、应用 知识点8 立方根考点1 立方根的概念、表示、求法考点2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联系与区别考点3 用计算器求立方根知识点9 实数考点1 无理数的概念、表示考点2 实数的概念及分类考点3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关系知识点10 变量与函数考点1 常数与变量考点2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解析式、函数值考点3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考点4 函数的图象的概念、画法知识点11 一次函数考点1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考点2 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考点3 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考点4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知识点12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考点1 一次方程(组)的几何意义考点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考点3 分段函数及函数思想知识点13 整式的乘法考点1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及除法法则、幂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法则考点2 单项式的乘法的概念及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