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技术在建筑电气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防雷技术在建筑电气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设计经验,对建筑防雷设备做了介绍,对建筑的防雷技术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度假村;防雷措施;电气设计;技术分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design experiences,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equipment,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measures of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resort; lightning protection; electrical design; technic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击分为直击雷击和感应雷击。雷电具有高电压高电流高能量在短时间内释放特点,对人们生产和生活具有较大威胁。防雷接地是指为了将雷电流导入大地,防止雷电经过电压对设备及人身所产生的危害,所设置的电压保护设备接地,如避雷针、避雷器等。建筑防雷接地设计要根据建筑所在地区年平均雷暴日等参数等确定防雷类别按照相应规定进行设计。
建筑物和电气设备的防雷主要是用接闪器(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和消雷装置等)。接闪器的一端与被保护设备相接,另一端连接地装置。当发生直击雷时,接闪器将雷电引向自身,雷电流经过其引下线和接地装置进入大地。此外,由于雷电引起静电感应副效应,为了防止造成间接损害,如房屋起火或触电等,通常也要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和钢筋结构等接地;雷电波会沿着低压架空线、电视天线侵入房屋,引起屋内电工设备的绝缘击穿,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触电伤亡事故,所以还要将线路上和进屋前的绝缘瓷瓶铁脚接地。
工程概况
本项目用地位于某市105国道地段。规划总用地面积131091.1平方米,其中净建设用地面积125546.1平方米,代征公路及生产防护绿地面积为5545平方米;项目场地为山地,有较大高差,且有现状道路与105国道连接,交通便捷。
可建设用地为125546.1平方米,计算容积率为0.25,绿地率高达60%。用地周边缺少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因此本项目在创造一个具有标识性和时代性度假酒店,并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为周边地区市民提供度假服务和良好的休闲环境。
建筑防雷设备
3.1接闪杆据“新设计规范”,安装在建筑顶的接闪杆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接闪端宜做成半球状,其弯曲半径为4.8~12.7mm。由于时刻会受到自然界空气、风力、雨雪、太阳辐射、接闪电流后的电磁力等各种危害影响,接闪杆应重点考虑风力、冰雪、雷击能量等对其荷载的影响,选用防腐抗氧化、高物理强度、耐高能量的材料,保证构件安装连接牢固,减少装置能量损耗,并定期对其安全性能进行检测,使其长期有效发挥作用。建筑物顶接闪杆在引雷防护的同时,伴随着很多负面效应(二次效应),使得周围的电子设备和人员极易受到损害。所以建筑物,尤其是对现代智能信息系统的高楼,应尽量少用接闪杆,多采用接闪带、接闪网等作为接闪器。形状不规则或难以安装接闪带的建筑,可利用接闪杆进行保护。
3.2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使被保护的建筑物及风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架空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m×5m或6m×4m;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管口外的以下空间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当有管帽时应按表3.2.1确定;当无管帽时,应为管口上方半径5m的半球体。接闪器与雷闪的接触点应设在上述空间之外;有管帽的管口外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空间隔表3.2.1;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当其排放物达不到爆炸浓度、长期点火燃烧、一排放就点火燃烧时,及发生事故时排放物才达到爆炸浓度的通风管、安全阀,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仅保护到管帽,无管帽时可仅保护到管口;独立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网的各支柱处应至少设一根引下线。对用金属制成或有焊接、绑扎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其作为引下线;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得小于3m。
3.3金属屋面现代建筑为了美观,外墙较多采用金属或玻璃幕墙。幕墙上封口位于女儿墙外侧,属于屋顶周边,非常容易受到雷击,且幕墙与女儿墙之间的封顶金属板(多为铝制盖板)是良好的导电体,一般面积较大,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