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大普和.docx

发布:2017-06-07约4.7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名词 指针:根据内存单元编号或地址,就可以找到所需的内存单元,该地址称为指针。指针本身是指地址是常量,指针变量是指取值为地址的变量。 瀑布模型:又称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一个项目开发架构,根据软件生存周期各个价段的任务,瀑布模型从可行性研究开始,不断进行阶段性变换,直至通过确认测试并得到用户确认的软件产品为止。 第一范式:在一个关系中,要满足关系模型的基本性质,消除重复字段且各字段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满足这个条件的关系模式属于第一范式 第二范式:若关系模型属于第一范式,且关系中的每一个字段都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字段,则属于第二范式。 数据透视表:一种交互式的表,可以进行某些计算,如求和与计数等。所进行的计算与数据跟数据透视表中的排列有关。数据透视表是Excle提供的数据汇总、分析工具。 满二叉树:若二叉树中所有分支结点的度数都为2,且叶子结点都在同一层次,则称这类二叉树为满二叉树。 词位检索:以数据库原始记录中的检索词之间的特定位置关系为对象的运算,又称全文检索。它是一种可以直接使用自由词进行的检索的技术。 简答:SQL脚本 ①创建数据库Creat database 数据库名 ON (primary)当题目说明存在主数据文件时,用primary,若无,直接使用ON (name=文件名, filename=‘操作系统下的物理路径和文件名以.mdf结尾’, size=文件初始大小 maxsize=文件最大大小 filegrowth=增量值) log on (name=事务日志文件名, filename=‘操作系统下的物理路径和和事务日志文件名以.ldf结尾’, size=日志文件初始大小 maxsize=日志文件最大大小 filegrowth=增量值) ②创建表: USE 数据库名 GO CREATE TABLE 表名 ( 第一列字段名称 数据类型, IDENTITY(m,n), PRIMARY KEY CLUSTERED, 第二列字段名称 数据类型, 第三列字段名称 数据类型 DEFAULT ----, 第四列字段名称 数据类型 ------- ) 排序 ①冒泡排序: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i,n,j,tmp; int R[ ] For(i=0;in-1;i++) { Exchange=0; for(j=n-2;j=i;j--) If(R[j+1]R[j]) {tmp=R[j+1];R[j+1]=R[j];R[j]=tmp;exchange=1; }} } ②直接插入排序: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i,n,j,tmp; Int R[ ]; for(i=1;in;i++) If(R[i]R[i-1]) {tmp=R[i];j=i-1; do{R[j+1]=R[j];j--} While(j=0tmpR[j]); R[j+1]=tmp;} } (3)?OSI七层模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 交换机工作在此层):参考模型中的最低层,它是网络通信的数据传输介子,由连接不同节点的电缆和设备共同构成,他的任务是利用传输介子的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物理层负责处理数据传输率并监控数据出错率。一实现数据流的透明传输,物理层的接受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后,便将数据以二进制比特流形式传输到网络传输介质上,其单位是比特。 2.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两个通信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位的数据包,并采用无差错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3.网络层(network?layer):主要为数据在节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佳路径,以实现拥塞控制及网络互连。(路由器工作在此层) 4.传输层(transport?layer):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处理数据包错误及次序等,传输层想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他是体系结构中的关键层。 5.会话层(session?layer):负责维护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以便确保点到点传输不中段,以及管理数据交换功能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用来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及解压等。 7.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为应用软件提供了很多服务,例如数据库,电子邮件等服务。 论述题 数据恢复(给一个硬盘截图,根据图进行回答。注意:分区的区隔单位是KB,还是B或者GB) 答:数据恢复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保存在硬盘设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