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东海区域风浪场耦合特性数值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4-04-06约1.0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海区域风浪场耦合特性数值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以及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东海地区航运事务和海洋工程建设日益频繁。由于东海处于西太平洋台风影响区域内,加之海洋环境复杂,东海地区的海况变化较为明显,风浪场的变化对航运安全和海洋工程建设均有重大影响。因此,开展东海地区风浪场特性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东海区域风浪场的耦合特性,探讨风浪场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航运安全和海洋工程建设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东海地区风浪场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收集和整理东海地区风浪场变化的观测资料,建立东海地区风浪场变化的数据库。

2.分析和总结东海地区风浪场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不同气象条件下海况的变化规律。

3.建立东海地区风浪场耦合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预测未来的海况变化趋势。

4.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制定适当的措施来保障航运安全和海洋工程建设。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收集和整理东海地区风浪场变化的观测资料,建立海况变化的数据库。

2.利用MATLAB或者Python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海况的时空变化规律。

3.借助SWAN模型,建立东海地区风浪场耦合模型,模拟未来海况的变化趋势。

4.结合MATLAB、Python、ArcGIS等软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制定适当的措施来保障航运安全和海洋工程建设。

四、预期成果

本课题预期取得以下成果:

1.建立东海地区海况变化数据库,分析和总结东海地区风浪场的时空变化特征。

2.探讨不同气象条件下海况的变化规律,建立东海地区风浪场耦合模型,预测未来的海况变化趋势。

3.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制定适当的措施来保障航运安全和海洋工程建设。

5、进度计划和预算

本课题预计用时12个月,进度计划如下:

第1-2个月:收集和整理东海地区风浪场变化的观测资料,建立海况变化的数据库。

第3-4个月:利用MATLAB或者Python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海况的时空变化规律。

第5-8个月:借助SWAN模型,建立东海地区风浪场耦合模型,模拟未来海况的变化趋势。

第9-10个月:结合MATLAB、Python、ArcGIS等软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制定适当的措施来保障航运安全和海洋工程建设。

第11-12个月: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取得硕士学位。

本课题预算共计10万元,包括计算机设备、数据采集费、模型建设等费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