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项伯的嫉妒导致历史改变方向.pdf

发布:2015-09-23约2.84千字共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项羽的叔叔项伯,史书上对他着墨不多,关于他的记述主要集中在鸿门 宴的故事 中。他在这个故事里的主要事迹有三:一是夜见张良,将范增、项 羽欲杀刘邦的计划通风报信,使刘邦对即将来临的灭顶之灾有所准备 二是 说动项羽 ,竭力为刘邦开脱,打消了项羽对刘邦的杀心;三是拔剑相救 ,在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的紧急时候亲 自上阵,挺身掩护刘邦。 项伯 的所作所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鸿门宴这个计划破产。但是项 伯针对 的不是他 的侄子项羽,而是鸿门宴的策划者范增。范增多有奇计且善 战,为西楚立功甚多,被项羽尊为亚父。而项伯文无谋略、武无战功,只是 项伯的嫉妒导致 一 个 闲人。闲人往往是不谋事而只谋人的,贤人的地位越高、功劳越大,闲 人便越妒忌。加上范增个性刚烈,说话全无顾忌,连项羽都颇为不满 ,何况 项伯。如果没有项伯 ,鸿门宴也许仅仅只是一个简单 的杀戮故事,历史或许 因此而改变方向。 潘金 元丰二年 (1079年)七月.苏轼 因为 “猖狂咏诗”而受御史台弹劾,身陷图 圄,史称 乌“台诗案” (汉代御史台树上多集乌鸦,后世遂以乌台称之)。 对于苏轼这段遭遇 ,后人往往认为苏轼是因为御史台陷害的结果。其实,是否 将苏轼治罪以及如何治罪,这些并不是御史台所决定的,最终幕后授意者乃最高统治 者宋神宗。宋神宗励精图治,锐意变法。经过亲身感受和深入思考的苏轼,对变法 由支持转而反对,最终站到了保守派的队伍当中,他频频上书陈变法是非,并不时在 与他人书信交往、诗词唱和中议论改革弊端,这种做法是与朝廷 的政策唱反调的。而 且,随着苏轼的名声鹊起和影响力的扩大,在他的周围聚集 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 学者名流.他们 “志同道合”,对 新“法” “新学”持以敌视的态度 宋神宗最终忍 无可忍。 “苏轼非佳士,卿误知之”,当苏轼和变法派发生冲突的时候,宋神宗居然 说出这样的话,那么苏轼在宋神宗心哥中的形象可想而知。为了统一意识形态,朝廷 对变法持有异议的人进行打击是势所必然。于是, “猖狂咏诗”的苏轼逃无可逃。其 ⑧ 实, “乌台诗案”的背后 ,绝不仅仅是几个好佞小人的诬陷和攻击,而是朝廷主持者 陶 士 神宗皇帝对这位 “猖狂咏诗”者的惩罚。 一 五 潘金莲是 水浒传》里知名度最高的女人 这个女人说用现在 的话来说,恰恰是一个 “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百里挑一的女人。 朝廷打击 只因爱上 自己的小叔子武松以及破西门庆死缠烂打着出轨,而被扣上 “千古荡妇”的骂名。其实是不客观的,至少潘金莲也曾是个贤妻良 一乌 源于 母 。 首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